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课件.ppt
3.滑坡坡面上的大量土體、岩體或其他碎屑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稱為滑坡。其水準位移量大於垂直位移量。滑坡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我國有些地方稱它為“走山”、“地滑”。滑坡與崩塌災害一樣,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的危害。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滑坡分佈廣泛。特別是每年雨季都要發生若干滑坡,我國西南地區滑坡更為頻繁,據統計西南地區發生的滑坡占全國滑坡此事的一半以上全國陸地面積的1/5已受到滑坡災害威脅和可能受到威脅,由此可見,對滑坡進行研究及防治具重要意義。滑坡與人類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十分重視對滑坡的研究及防治工作。長江三峽地區新灘滑坡的成功預報,使新灘鎮1300餘人倖免遇難,無一傷亡,財產的損失亦降低到最低限度。這方面有成功的經驗,亦有沉痛的教訓。如83年3月7日甘肅東鄉灑勒山地區的滑坡,總體積約4×107m3,滑坡堆積物覆蓋面積約2km2,以上,主滑體最大厚度150m,滑距約1500m,整個過程僅數十秒,三個村莊被掩埋,200多人死亡,沖毀農田3000餘畝。1985年6月12日長江三峽庫區新灘發生滑坡,緊急預報及人員撤離僅10小時便發生了整體的大滑坡。它也是我國滑坡臨陣預報史上最成功的典範。新灘滑坡雖然進行了成功預報,無一直接傷亡,但位於滑坡體上的新灘鎮毀於一旦,滑坡體推入長江後激起54m高的湧浪,上游5.5km處的香溪鎮岸邊湧浪浪跡高度仍達7m,15km出的秼歸縣城為1m左右,餘浪湧進香溪河口以上2km處還打翻木船四只。下游湧浪在2km處為10m,10km處為2m,至三鬥坪壩址為1m左右。長江西陵峽中的新灘長江三峽新灘滑坡1985年6月12日長江三峽新灘滑坡1985年6月12日新灘滑坡千將坪滑坡
千將坪滑坡位於長江南岸支流青幹河左岸、秭歸縣沙鎮溪鎮千將坪村斜坡上,距長江幹流5公里。長約1200米,寬約800米,前後緣高差300多米,體積約2400萬方。該滑坡為群測群防監測點。2003年6月中旬,群測群防人員發現千將坪滑坡後緣出現裂縫。7月12日滑坡變形加劇。鎮領導和縣領導高度重視,增設20個監測點,並採取果斷措施,疏散居民。129戶村民連同四家企業職工共計1200人被提前安全轉移。2003年7月13日零時20分,滑坡發生,下滑山體堵河成災。由於成功預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千將坪滑坡發生於2003年7月13日12時20分,是三峽庫區自新灘滑坡後發生的最大滑坡。該滑坡地處青幹河左(北)岸,與沙鎮溪鎮隔河對峙,距三峽工程壩址約56Km。構造上,滑坡區位於秭歸向斜南端向西弧形轉折端與百福來—流來觀背斜向東傾伏的過渡地段,主要出露三疊系沙鎮溪組碎屑岩,岩層穩定延伸,傾向南東,傾角較緩,滑坡所在岸坡為順向坡。滑體平面形態呈舌狀(圖2),長1200m,寬1000m,總體上薄下厚,平均厚度約20m,面積約1.20km2,體積約2400×104m3。後緣呈圈椅狀外形,頂部高程450m,邊界位於370-420m高程線之間;前緣沒入青幹河,高程102m,前後緣高差348m;北東和南西兩側出現陡立的剪切滑壁,走向分別為30°和330°。滑體地形總體上陡下緩,存在多級陡坎,坡角自上而下從35°變化至15°。滑體物質由兩部分組成,上部為殘坡積粘土夾碎石,下部為沙鎮溪組泥質粉砂岩,上、下兩層平均厚度分別為5m和10m。該滑坡屬於基岩順層滑坡,滑動面與地層層面產狀一致,傾向南東,傾角28°。據對岸陡坡上殘存的水漬痕跡估算,滑坡產生的湧浪高達30m以上。千將坪滑坡千將坪滑坡近景三峽水庫區秭歸縣千將坪滑坡茅坪滑坡位於湖北清江隔河岩水庫庫區近尾部左岸,下距隔河岩水庫大壩66km,上距正在施工的水布埡壩址25km。它是目前庫區規模最大、變形最嚴重的一處堆積層滑坡。因該滑坡有發生堵江的極大可能性而倍受有關方面關注。目前,該滑坡已被選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支持專案“山體滑坡災害防治中的關鍵力學問題研究(2002-2005)”的典型滑坡樣板地段該滑坡滑動面大致追蹤泥盆系上統寫經詩組(D3x)葉岩夾泥灰岩岩層層面,因此也可以稱此滑坡為“准基岩順層滑坡”。由差異風化形成的傾向坡外的基岩頂面,成為此鬆散堆積層滑坡發育的控制性介面,是該滑坡的突出特徵。該滑坡平面上呈狹長條帶狀,前後緣高程為160~570m,高差410m,主滑方向約為SE160o,滑坡縱向長約1600m,前緣寬600m,滑坡舌直抵江中(清江隔河岩水庫水位變化於160~200m),總體坡度15~20o。滑坡東側為由差異風化形成的白岩基岩陡壁,陡壁長約2000m,高約200m,走向為SE150o;西側為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