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疼痛管理模式的创建与评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容 背景 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特点 疼痛强度大, 8-10分; 术后疼痛出现早; 局部炎症反应强烈,可加重疼痛; 需尽早功能锻炼,术后镇痛要求高,时间长; 还可能发展成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 背景-现行疼痛管理弊端 麻醉医师为主体 医师关注重点是手术及诊疗技术 镇痛空白期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 国内医院尚无明确的疼痛管理规章制度,疼痛管理中护士的职责也模糊不清,使护理人员在疼痛管理中只简单、被动地成为医嘱的执行者 背景-国外疼痛研究现状 Rawal等认为,要解决术后镇痛不完善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而不是镇痛技术本身。 国外的疼痛研究发生了两个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为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 Rawal N,Berggren L.Organization ofacute pain services:a low-cost rood—e1.Pain,1994,57:117—123. 背景-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优势 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 护士可以连续地、细致的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客观评价 能避免镇痛空白期,将创伤及术后引起的疼痛最小化 护士能通过非药物疼痛治疗方法来配合镇痛药使用,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护士的病情观察为镇痛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个体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总结-疼痛管理重点 疼痛教育 疼痛评估 规范化镇痛药 超前镇痛 多模式镇痛 总结-疼痛管理的关键 规范化 团队 疼痛管理中的“木桶理论” FLACC SCALE量表 评估中遇到问题 护士评估 实时评估 记录不真实 评价的指标体系 ① 疼痛控制效果。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② 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组长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表是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 HPOI) ③ 睡眠时间。由护士每2小时巡视病房观察夜间睡眠,结合晨间询问陪护患者睡眠,记录睡眠时间 * 疼痛控制效果 围手术期的疼痛控制效果明显:73.7%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在轻度(1-3分)甚至无痛 病人对疼痛控制的总体满意率95%(普通病房78%) 病人愿意早期活动 疼痛控制的效果出乎意料!!!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病人对疼痛控制满意度比较 无痛病房 普通病房 疼痛的减轻 8.84 5.71 护士对疼痛的护理 9.73 6.46 作为一个疼痛患者所受到的关注 9.86 7.91 医师对疼痛的处理 9.73 5.74 疼痛需要帮助时护士反应的快慢护士对疼痛的护理 9.75 6.09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 睡眠时间比较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