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使用“画图”程序》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8-10-22约2.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使用“画图”程序》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使用“画图”程序》 科   目 信息技术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2单元第四节《使用应用程序》的内容,“画图”程序是一个标准的Windows软件,绝大部分同学们在小学接触过,对软件的使用并不陌生。因此,本节教材以“画一副自画像”学习任务展开,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培养了同学们正确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Windows XP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具有用键盘和鼠标操作Windows XP的技能。但是,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分组协作、同伴互助”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巡视课堂,对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指导与点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画图程序的界面; 3、了解“画图”程序的常用工具并掌握几种简单工具的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程序的使用,掌握“画图”程序几种简单常用的工具的使用并能自主探索未知的操作技能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自学的兴趣及习惯; 2、培养学生同伴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启动和退出“画图” 程序的方法; “画图” 程序窗口的组成部分; “画图”程序常用工具的使用。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实例任务为知识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计算机教室、电子教学系统; 多媒体PPT自学课件; 教师演示素材(往届学生利用“画图”软件绘制的精美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3′) Windows XP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画图程序,利用它,我们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些图片是老师收藏的同学们利用“画图”程序绘制的精美作品(将课前准备好的精美图片展示给同学们)。 我们可以在画图软件中随意的画画,就好像我们在画本中用蜡笔画的图形一样,可以随意的填颜色,修改图形。同学们想不想学这样的本领呢? 欣赏图片 认真听讲 思索作答 生答:“想” 欣赏美图,让他们至于其中,感受美的气息,艺术的熏陶,感知“画图”程序的“神奇”,让同学们在羡慕、敬佩之余产生强烈的绘画冲动,从而唤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展示 学习任务 (1′) 教师利用教学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任 务 驱 动 探 究 新 知 (25′) 任务一:启动“画图”程序 (2′)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记事本”的启动方法,现在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按照启动“记事本”方法启动画图程序呢? (提示画图程序的位置,同学们尝试操作) 学生示范: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同学边演示边说出自己的方法,并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知识迁移是信息技术课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经验来操作新内容,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任务二:认识“画图”程序的窗口(5′) 在前面我们认识了“我的电脑”窗口,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6页,对照图2-4-6,老师指针指向哪儿,请大家说出窗口这部分的名称好吗? (提醒同学们充分利用“提示板”栏目帮助理解掌握) 阅读课本第36页,对照图2-4-6作答 充分利用课本教材资源,“先学后导”,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任务三:初步使用“画图”的常用工具(6′) 1、教师介绍认识工具的小窍门:鼠标移到工具图标上会显示名称,在状态栏中会显示功能; 2、快速认识“画图”的常用工具; 3、讲解并演示操作:橡皮工具、直线工具、曲线工具、椭圆工具、填充工具的使用。 (提示同学们画正圆的方法) 1、跟随老师一起认识“画图”的常用工具(鼠标移到工具图标上会显示名称); 2、尝试操作:橡皮工具、直线工具、曲线工具、椭圆工具、填充工具的使用(布置操作任务)。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实践。 任务四:画一幅自画像 (12′)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38页至39页操作步骤②—⑦尝试操作。 (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不会的地方还可以观看教学课件;老师走下讲台,巡视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点拨。) 尝试操作实践:画一幅自画像 (比一比,看看谁画的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