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优选】九上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精品课件.pptx
世界古代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视频导入:世界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意大利,创立于公元1088年,初期以法律和医学两个专业著称,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该校900多年的历史里,涌现了众多杰出校友,包括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但丁、提出日心说说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以及彼特拉克、丢勒、伊拉斯谟、哥尔多尼、马可尼、安伯托·艾柯等著名人物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
目标导航标准解读学习要点:城市特许状;城市居民;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学习提示:初步理解西欧城市工商业聚集、相对自治;初步认识欧洲早期大学。学习延伸:初步理解中世纪城市与国王的关系。知识结构二、城市居民的身份三、大学的兴起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城市衰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城市示意图庄园示意图10%人口居住在城市,90%人口生活在庄园。
教学视频:城市居民生活状况
2、城市发展:(1)背景:生产力发展→(2)时间:10世纪(3)地区: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农业发展农产品增加人口增长商业→手工业→发展旧城市复苏新城市产生材料:从1000年开始,到14世纪中期,欧洲的总人口从约3500万增加到约8000万。……重型犁、马颈轭的发明和改善……农业上从两田制种植到三田制种植的变化。——《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知识拓展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4)特点:(5)代表城市:伦敦、巴黎、米兰、威尼斯①交通便利、相对安全;②手工业、商业为主。
红衣服的商人正在帮助一个博洛尼亚顾客试穿衣服。中世纪后期商业兴起后,露天小摊渐渐变成了固定的建筑,住家也就建在了商铺的楼上。
教学视频:西欧城市的兴起
3、城市自治:(1)争取自治: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取得“特许状”(2)典型事件:法兰西琅城起义(3)结果:①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②部分城市选举市长、设立法庭,成为自治城市。相关史事: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思考探究国王为什么会签署城市自治的特许状?①削弱了割据势力,获得城市的拥护;②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③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4、影响:①积极: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城市更有活力;②局限: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城市居民:(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商人(2)农民转变:进入自由的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15世纪教堂唱诗班座位上的装饰品:英国小贩背着货物到处贩卖1284年德国唱诗班座椅上的装饰:懂手艺的工匠涌入城市庄园奴役和压迫佃农材料:在领主的自营地上,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骑士时代》
2、影响:(1)政治: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居民不断分化,富裕商人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2)经济:促使西欧封建经济(庄园经济)瓦解,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3)思想:反映市民思想与精神的世俗文化兴起,各种大学纷纷建立,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裁缝面包师铁匠酿酒
三、大学的兴起
三、大学的兴起1、兴起背景:11世纪后→经济发展+希腊罗马古典著作+阿拉伯文化→大学兴起2、美誉:欧洲中世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