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控制要点.pdf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控制要点
摘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①原材料的质量控制。②配合比的质量
控制。③混凝土搅拌和运送的质量控制。④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⑤混凝土养
护与拆模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①选好原材料是混凝土质量
好坏的基础。②科学配置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先决条件。③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
质量的重要原因。④混凝土浇筑振捣是混凝土控制的重要环节。⑤防止混凝土缺
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⑥混凝土受多种原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
重视。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控制要点
序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也随之迅猛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市
政配套大力推进,水利设施逐渐完善。而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厂房(梁、
板、拄、基础),市政工程中的隧洞、桥梁,水工建筑中的大坝、渡槽等工程建
筑物的构造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
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本人参照资料及结合自己在建筑工程中的经历
和经验,浅谈一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应怎样控制及某些控制要点。
1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般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
配合,通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的规定和实际使用部位
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
行试配。
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
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
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构造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
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1]。
石子。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
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构造受力部位,严禁混有
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水。但凡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
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不不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
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要着重控制。
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对应
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汇报。另一方面,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
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查,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与否相适应,以及
与否满足施工规定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规定指示(如坑渗标号等)。此外,
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阐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
步,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
拌时间应合适延长。
1.2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具有超逊
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具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
并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
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精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
比,而不是变化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
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送措施或运送距离,施工气候等
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规定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变化。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
施工规定,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合适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规定,才能保证混凝土顺
利施工及到达工程规定的强度等性能。
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
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采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
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灌注桩规定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
落度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按一般的配制措施使混凝土到达
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到达工程各
部位对混凝土多种性能的规定,在混凝土中掺入不一样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