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第五章数据库的操作gj.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步: 在表设计器中选择“工资现状”字段 第四步:输入高级属性 第五步: “浏览” “显示” 显示字段的标题已经不是“工资现状”。 数据前面加上了$符号,并且有两位小数。 第六步: “追加方式” “显示” 输入新记录 工资的默认值是1000。 新记录 如果工资输入是负数,出现错误提示信息 在一个数据库中,通常包含多个相互存在着各种联系的数据表,因此各表中的数据应该保持相对一致,并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这个制约包含更新、插入、删除一个表中的记录时,对其他数据表的影响。这种关系叫做表间的永久关系,也称关联。关联的目的就是令建立关联的表之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或指针联动关系。 表之间的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中显示为表索引之间的连接线。 关联对表的要求: 1、建立关联的两个表必须在同一数据库中,并确定一个表为主动表(主表或父表),另一个表为被动表(子表)。 2、两个表要具有相同属性的字段,并且每个表都要以该字段建立索引。其中主表中的字段(称主关键字)建立的索引必须是主索引或候选索引,子表中的字段(外部键关键字)可建立任意索引。 5.4 表的永久关系与参照完整性 5.4.1 关联的两种类型 在数据库设计器中,选中父表中的主索引字段,并拖动至与其建立联系的子表中的对应字段处,再松开鼠标左键,数据库中两个表间就有了一条连线,其永久关系就已建立。 在数据库的两个表间建立永久关系时,要求必须先选择父表的主索引,而子表的索引类型决定了要建立关联的类型。 一对一关系:子表关联字段索引为主索引或候选索引 一对多关系:子表关联字段索引为普通索引 一对一 一对多 5.4.2 建立表间的一对一关系 设有表A和表B,如果表A中的一条记录至多和表B中的一个记录关联,而且表B中的一条记录也至多与表A中的一条记录关联,则称表A与表B是“一对一”的关系。这时,子表关联字段索引应设置为主索引或候选索引。 表A 表B 用鼠标将主表中主索引或候选索引拖到子表中相匹配的索引上。 【例5.2】在“人才管理”数据库中建立“人才档案.dbf”和“专业特长.dbf”表的永久联系。 第三步:将“专业特长.dbf”表的“编号”也设为主索引(子表) 第一步:打开“人才管理”数据库 第二步:将“人才档案.dbf”表的“编号”设为主索引(父表) 第四步:打开数据库对话框,使每张表的结构全部列出 5.4.3 建立表间的一对多关系 设有表A和表B,表A的一个记录在表B中有多个记录与之关联,但表B中只有一个记录与表A的记录与之关联,则称表A与表B是“一对多”的关系。子表关联字段索引设置为普通索引。 主索引 普通索引 表A 表B 用鼠标将主表中主索引或候选索引拖到子表中相匹配的索引上。 【例5.3】在“人才管理”数据库中建立“人才档案.dbf”和“成就成果.dbf”表的永久联系。 第三步:将“成就成果.dbf”表的编号设为普通索引(子表) 第一步:打开“人才管理”数据库 第二步:将“人才档案.dbf”表的编号设为主索引(父表) 第四步:打开数据库对话框,使每张表的结构全部列出 5.4.4 表间关系的修改或删除 重新确定两表之间建立关系的关键字段,实现两表间新的关键字段建立关系。 1、首先选定关系:用鼠标单击关系的连线,当连线成为粗线的时候,即表示关系被选中,菜单“数据库”/“编辑关系”或在所选关系上单击鼠标右键选中“编辑关系”命令 2、在对话框中重新设定关系。 1. 修改关系 2. 删除关系 在关系线上直接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关系”即可 5.4.5 设置关系的参照完整性规则 两个表永久关系建立以后,便建立了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为了确保相关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需要设置参照完整性规则。所谓完整性,就是指不允许相关数据表中引用不存在的记录。参照完整性应满足以下三个规则: 1、在建立关系的数据表之间,子表的每一个记录在对应的父表中都必须有一个父记录; 2、对子表作插入记录操作时,必须确保父表存在一个相应的父记录; 3、对父表作删除记录操作时,其对应的子表必须没有相应的子记录存在。 1. 完整性规则 (1)双击两表之间的关系线,打开“编辑关系”对话框。 (2)单击“参照完整性”按钮,打开“参照完整性生成器” 2. 设置完整性规则 单击 注:在参照完整性之前必须首先清理数据库(删除数据库各个表中所有带有删除标记的记录) 数据库 清理数据库 (3)在“参照完整性生成器”中选择更新、删除或插入记录时所遵循的若干规则。 (4) 选择“确定”,然后选择“是”保存所做的修改,生成“参照完整性”代码,并退出参照完整性生成器。 (1)更新规则 级联:当更改父表中某一个记录时,子表中相应的记录将会改变; 限制:当更改父表中某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