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数据库第五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要 点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库 关系的规范化 数据库设计 5.1 数据库设计概述 5.2 需求分析 5.3 概念结构设计 5.4 逻辑结构设计 5.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设计。 5.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结构设计基本步骤:为四个阶段,并且重点以数据结构与模型设计为主线。用下图表示: 需求分析:指从调查用户单位着手,深入了解用户单位数据流程,数据的使用情况,数据的数量、流量、流向、数据性质,并且做出分析,最终按一定规范要求以文档形式作出数据的需求说明书。下面就是需求分析结构图: 5.3概念结构设计 5.4逻辑结构设计 5.4逻辑结构设计 5.4逻辑结构设计 5.4逻辑结构设计 5.4逻辑结构设计 5.4逻辑结构设计 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要求提供如下服务 (1)可以随时查询书库中现有书籍的品种,数量,存放位置。所有各类书籍可由书号唯一标识。 (2)可随时查询书籍借还情况,包括借书人单位,姓名,借书证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我们约定:任何人可借多种书,任何一种书可为多个人所借,借书证号具有唯一性。 (3)当需要时,可通过数据库保存的出版社的电话,邮编及地址等信息向出版社增购有关书籍。我们约定,一个出版社科出版多种书籍,同一本书仅为一个出版社出版。 根据以上情况和假设,试作如下设计: (1)构造满足要求的E-R图。 (2)转换为等价的关系模式结构 转换为等价的关系模式为 借书人(借书证号,姓名,单位) 图书(书号,书名,数量,位置,出版社名) 出版社(出版社名,电话,邮编,地址) 借阅(借书证号,书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活期储蓄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问题的提出 在活期储蓄管理过程中,“储户”通过“存取款”与“储蓄所”发生业务联系。试设计活期储蓄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关系模型并确定约束。 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对数据库用户(储蓄所业务人员)的调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得知: 储户是指在某个储蓄所开户的人。该储蓄所称为储户的开户行。 一个储蓄所可以有多个储户,每个储户有惟一的账号。 每个储户可以在多个允许发生业务的储蓄所进行存取款。 储户按信誉分为“一般”和“良好”两种。信誉“一般”的储户不允许透支。信誉“良好”的储户可以透支,但不能超过5万元。 储户按状态分为:“正常”和“挂失”两种(分别用0、1表示)。状态为“正常”的储户允许存取款,状态为“挂失”的储户不允许存取款。 储户的信息有:账号、姓名、密码、电话、地址、信誉、存款额、开户行编号、开户日期、状态等。 储蓄所的信息有:编号、名称、电话、地址、负责人 储户进行存取款时应该提供账号、存取标志(1:表示存款,0:表示取款)、存取金额、存取日期等信息,储蓄所首先要对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对合法的储户再根据“信誉”判断是否可以发生此次业务。若发生业务则记录相应信息,修改储户的存款额。 概念模型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得知,此系统涉及“储户”和“储蓄所”两个实体集。两个实体集间通过“存取款”发生多对多的联系。其E-R图如图2-2所示。 关系模型设计 由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知,关系模型中包括3个关系:实体集“储户”和“储蓄所”分别形成关系,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联系“存取款”形成一个关系,该关系的码应该包括两个实体的码,考虑到允许同一储户在同一储蓄所多次存取款,所以联系“存取款”对应的关系的主码中还应该包括“存取日期”。 另外,考虑到储户的信息项较多,而且有一部分信息(如:账号、姓名、电话、地址、开户行等)相对固定,其余信息(如:储户的密码、信誉、状态、存款额等)经常变化。因此,可以将实体储户的信息分割为储户基本信息和储户动态信息两个关系,两个关系的码均为账号。这样更利于数据的存储和维护,还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约束关系 实体完整性 实体“储户”的主码“账号”不能为空;实体“储蓄所”的主码“编号”不能为空。关系“存取款”中的主码“账号”和储蓄所“编号”和“日期”不能为空。 参照完整性 参照关系“存取款”的属性“账号”和储蓄所“编码”分别是被参照关系“储户”和“储蓄所”的外码。因此,参照关系“存取款”的属性“账号”的值必须是被参照关系“储户”中某一元组的“账号”的值。同样,参照关系“存取款”的属性储蓄所“编号”的值必须是被参照关系“储蓄所”中某一元组的“编号”的值。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对信誉为“一般”的储户取款时,只有当: “储户.存款额”-“存取款.金额”≥0 时才可以发生取款业务。 同理,对信誉为“良好”的储户取款时,只要: “储户.存款额”-“存取款.金额”≥-50000(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