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设计_图文.ppt

发布:2017-01-07约8.34千字共8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斯坦豪斯提出人文学科课程与教学应该遵循五条程序原则: 第一,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有争议的问题; 第二,教师在教有争议的内容时,要提出中立的准则; 第三,在有争议的领域进行探究时,主要应采用讨论的方法,而不是讲授; 第四,讨论过程中应该保护参与者的不同观点,而不是试图达成一致意见; 第五,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应该对学习的质量和标准承担责任。 3.课程评价的方法 斯坦豪斯认为,课程评价不应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而应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知识形式,实现程序原则为依据。过程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批评模式,而不是一个评分模式。他主张,在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评价中,教师应是一个诊断者,而不是一位判分者。 (五)对过程模式的评价 1、 贡献: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标模式的局限性,肯定课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重视学生思考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使课程开发更趋于成熟和完善。 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学生是积极的活动者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中,教师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作为研究者 2、 局限: (1)过程模式虽论证了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在课程开发的程序设计上没有提出一个更为明确的方案,使课程开发者因缺乏具体的步骤难以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2)过程模式在否定目标模式通过阐述课程目标来开发课程的同时,又走向了否定目标的反面,而把整个课程开发局限于对学科体系进行抽象、演绎的单一来源中,忽视了社会需要、知识实用性,以及儿童的可接受性。 (3)过程模式涉及“需要”、“兴趣”、“成长”及“发展”等概念,“需要”是一个价值名词,教师没有明确的准则去评价“需要”和在不同学习“需要”之间作出取舍。 (4)在实践上,过程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能力问题。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概述 1.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就是指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结构。大体包含两层次的问题:一是理论基础;二是方法技术。前者主要解决的是课程设计取向上的选择;(例如,更倾向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更倾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更倾向于解决社会问题还是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后者则主要解决课程基本要素的组织和安排。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范围的确定,二是目标叙写方式的选择。课程目标范围应涵盖所有有价值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叙写方式主要有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包括知识和学习经验两方面。 学习活动:包括教学组织、安排、实施、媒体、资源等。 课程评价:主要指课程对于学生的进步所具有的价值的判断。 其它要素:比如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分组情况及教学策略等要。 如要设计小学课程,要考虑使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内容,如何组织,如何评价,如何选择课程资源,如何利用时间空间。 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20世纪初,杜威和桑代克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构想,到60年代末,教学设计理论基本形成。在1970-1990年的二十年间,教学设计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并产生了大量的教学设计模式。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主要有:加涅(R.M.Gagne)提出的教学设计原理,梅里尔(M.D.Merrill)的成分显示理论(Cmoponent display theory),赖格卢斯(C.Reigeluth)的精细理论(Elaboration theory)以及斯坎杜拉(J.Scandura)的结构学习理论Structural learning theory)等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从以上的界定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学者们在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的认识形成了以下基本共识: ?1.教学设计有着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它以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教学媒体论以及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这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