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概述
国际经贸交往的经济学分析
微观经济学分析
效率、福利、价格、收入
宏观经济学分析
稳定/周期
增长
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在开放背景下对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和理论模型的应用与扩展。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际微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纯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学说(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利益学说(比较优势理论)
贸易条件的确定及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新要素理论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战略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国际要素流动分析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国际宏观经济学:汇率与开放宏观经济学
国际收支研究
国际收支定义
国际收支调节
弹性法、吸收法、货币法
汇率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分类
汇率制度选择
国际货币体系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开放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及政策分析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国际贸易理论的几个关键问题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什么
贸易模式的形成及变动
国际贸易的影响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国际贸易的基础
各国之间为什么发生贸易?
是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进出口模式?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低价进口、高价出口。所以,只有当产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价格差异时才会发生贸易。
不同国家之间的价格差异因何产生?
供给因素
需求因素
市场和政府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国际贸易的影响
价格
产品价格
要素价格
福利和效率
收入分配效应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贸易
价格差异
供给因素(成本)
需求因素
技术
要素禀赋
生产规模
收入
偏好
市场结构及其它因素
国际贸易纯理论
贸易
基础
贸易
模式
福利
效应
其他
影响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古典贸易理论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李嘉图和托伦斯的比较利益学说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基本假设
2×2×1模型
两个国家(A、B)、两种商品(X、Y)
单一生产要素:劳动
两国的生产技术不同
两国生产同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绝对差异
A国生产X的生产率高于B国,B国生产Y的生产率高于A国
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充分就业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贸易成本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基本观点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都生产更有利。
绝对优势
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效率绝对高于另一个国家,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
每个国家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绝对劣势产品。
国际贸易的好处
节约劳动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生产技术差异
劳动生产率差异
生产成本差异
价格差
国际贸易
给定劳动总量,获得更多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Y
X
A
B
A、B两国,生产X和Y两种产品
单一投入要素:劳动
假定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总量
A国生产X的效率高于B国,所以,A国在产品X上具有绝对优势
B国生产Y的效率高于A国,所以,B国在产品Y上具有绝对优势
国际分工和贸易好处的现代经济学解释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评价
在两国的对比中,如果其中一个国家所有产品的生产效率都低于另一个国家,即都处于绝对逆势的地位。
按照绝对利益学说,两个国家之间无法形成分工和贸易。这与现实不符。
无法确定国际交换价格,即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两国商品相互交换的比率,也称国际相对价格。
贸易条件决定两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的利益分配。
贸易条件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
贸易条件的计算:进口价格指数与出口价格指数之比,衡量一单位出口品能够换回来多少单位的进口品。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李嘉图和托伦斯的比较利益学说
基本假设
单一投入——劳动
两种产品、两个国家
规模收益不变
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不能跨国流动
充分就业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完全信息、无交易成本、不存在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
国际经济学 于春海
核心思想
甲、乙两国的对比中,甲国在两种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