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大练习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长江上中下游、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都曾出土有商王朝风格的青铜器,某些地区还出土了一些既模仿商王朝风格,又具有本地特色的青铜器。这说明商代
A.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B.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C.王室所统治的地区不断扩大D.青铜冶铸技术普遍推广
2.据《东汉会要》记载:东汉时期,官方登录的最高垦田数为和帝朝的7320170顷80亩140步,最高户口数为桓帝朝。这比西汉末的统计数字都有所减少。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时期
A.社会生产发展停滞不前B.统治者不重视农业发展
C.豪强地主势力影响较大D.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
3.南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另外还铸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并且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诞环五铢钱等小钱。而北朝发行的货币,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由此推知,南北朝时期
A.大一统的形势遭到削弱B.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劣币泛滥加剧社会动荡D.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4.中唐以前,子孙相承的田产要由各级官府以永业田的名义进行“授受”。宋代,国家不再进行田地授受,开垦屯田时,不准侵占民田;兴修水利工程时,政府会给予田地被占用的小农不同形式的补偿,或偿付地价,或以官田拨还小农。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A.农民赋役负担明显减轻B.农民依附地位逐渐削弱
C.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快D.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5.下表是明清时期运河诸关关税收入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时间
万历年间
天启年间
康熙二十五年
雍正三年
乾隆十八年
嘉庆十七年
运河诸关关税收入(万两)
31.87
42.24
67.10
62.00
151.90
141.10
占全国关税总额的比重(%)
92.7
88.0
50.6
40.9
331
29.3
A.南北贩运贸易逐渐衰弱B.对外贸易关税比重上升
C.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关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6.185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某官员在一份考察太平天国运动的报告中写道:“原本以为一个年轻的、刚刚通过斗争而生存的势力,将会是一心渴望得到欧洲人的帮助和合作······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这反映出
A.列强扶持太平天国取代清政府B.太平天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
C.列强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军D.太平天国中断与外国的通商贸易
7.土地革命时期,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均位于偏僻山区。为及时传递信息,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在根据地内部形成了县、区一级以交通站为主,乡级以下以递步哨和传山哨为主的、分工互补的通讯模式,并得到有效运行。这种通讯网络的建立,主要说明了
A.群众路线是革命斗争重要法宝B.群众支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政权建设D.通信网成为保卫边区的屏障
8.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流通法币。皖南事变发生后,边区决定发行“陕甘宁边区币”,强调“务须用政府法令,保证边区内部完全行使边币,不准行使法币。边区银行的纸币,是用政府的法令保证其行使,边区内一切交易价格,均须以边币为标准,社会上一切支付手续,均须以边币为工具,否则,即系违法之举”。边币的发行旨在
A.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障抗日战争的物质需求
C.提高边区人民生活水平D.建立自主的边区经济体系
9.新中国外交政策根据时势不断调整。1949年,毛泽东提出“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1956年11月,针对苏联宣言,提出“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主权国家”,其外交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这反映出新中国
A.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B.坚持“一边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