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portsAnatomy
学分:3.5
学时:总学时70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28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教师教育学院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动作关系的一门学科。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观察标本、模型、活体结构和分析评价运动动作等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科学研究等奠定运动解剖学基础。
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运动系统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运动动作中人体环节的运动规律。
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和评价体育教学设计,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
课程目标3:树立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从运动解剖学视角理解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形成人体科学和体育运动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理念。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3-3.[专业基础知识与素养]系统掌握体育人文和运动人体等学科的知识、原理以及青少年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能够有效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课程目标1
H
指标点4-3[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够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综合运用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科学地设计、组织并实施体育教学活动,并能初步使用多元评价方法,适切诊断教学活动效果。
课程目标2
H
指标点6-1[学科育人]理解体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有效挖掘体育学科的育人元素,掌握体育学科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目标3
M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运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的结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功能、人体运动的结构基础、体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等,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一)绪论:
(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2)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要求,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3)运动解剖学术语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以及方位术语和基本面基本轴;
(2)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学习目的、要求、基本观点和方法;
(3)树立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2.教学重点:
运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运动解剖学方位术语
3.教学难点:运动解剖学方位术语
2
讲授
自学
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2
(二)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1)细胞与细胞间质
(2)组织
(3)器官和系统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掌握组织的概念、分类及功能,了解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的分类
3.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自学
自学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
(三)运动系统:骨与骨连结
(1)骨概述
(2)骨连结概述
(3)上肢骨及其连结
(4)下肢骨及其连结
(5)躯干骨和颅骨及其连结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掌握全身骨骼的组成和名称;
(2)掌握主要关节(主要关节是指: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脊柱等)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掌握全身骨骼的主要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掌握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和运动;
(4)了解骨的分类、特性,了解骨连结的分类、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了解体育运动对关节和骨的影响;
(5)理解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形成人体科学和体育运动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理念。
2.教学重点:
骨的结构和功能,关节的结构和运动,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全身骨骼的主要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作用和运动
3.教学难点: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6
讲授讨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
(四)运动系统:骨骼肌
(1)骨骼肌概述
(2)上肢肌
(3)下肢肌
(4)躯干肌
(5)发展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方法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骨骼肌的结构,了解骨骼肌的特性、工作术语、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2)掌握运动上肢、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