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寺院建筑规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寺院建筑的规制
佛教来源于印度,而印度的寺院建筑金壁辉煌,穹顶金泊,寺院建筑是印度最豪华的建筑,比王宫首相府要高一等级。因为在印度人心中,佛是最至高无尚的,任何人间的官员都大不过佛。所以整个印度人民普遍信奉佛教,这就是印度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天”最大,皇帝是天子,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地上人间的一切都归天子管辖,佛自然大不过天子,谁也别犟这事,咱讲的是文化,当然天子所享受的建筑是最高等级的。佛教人士可以愤愤不平,教徒也心里不平衡,但我告诉你们,不要有这种心理,打个比方,你把印度的金顶穹隆寺院搬到中国来,教徒还不承认呢,你把中央领导的建筑当成寺院旅游,人群还不敢进呢。无论是谁走进寺院一看这建筑就明白了,这是寺院,进去进香,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不但讲神似,而且讲形似。
中国人讲究风水、灵气。如果你做的寺院不能形似,就谈不上神似了,香火也就不盛了,就失去了灵气。而风水,第一,周围大范围内没有其它寺院。第二,周围又有大批信徒。第三,周围环境要好。第四,要有正规的中国寺院建筑的规划。
中国寺院建筑的规划
1、在佛教没有被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所信奉的,是道教和儒教,道教讲的是自身修行,所以他要远离人群。躲入深山。他的建筑次的是一顶矛芦,好的也只是几间房子,根本没人给他做具体规定,而儒教讲的是维护君主统制,论的是三纲五常,虽然得到皇帝的承认,但同样没人给他的建筑作过规定,曲埠的孔庙最初也是几间土房,只有在佛教建筑得到皇封之后,孔庙才得以仿制。
二、皇封的寺院建筑是什么样的
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当时是由印度的教士徒步来中国传教,人们都听说过达摩老祖的故事,十年在嵩山的山洞里面壁。饿,不拔别人的一根萝卜。冻,不抱属于别人的一捆柴草。给我,我就吃,都不给,我就饿着。就是这样的一批教徒。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在东汉初年感动了皇帝和朝中官员。
东汉的皇城在洛阳,传教人士也都齐居洛阳,由于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刘秀平乱达48年,皇帝深感百姓不好统制和跟叛党跑的苦处,急需找一种信仰来教化百姓,而佛教可以教化百姓,佛教的教义,“积德行善”、“普渡众生”,讲因果报应,从根底解释因果关系——你做恶可以不觉怎样,但会报应你的后代,而使得百姓从心里接受佛教的教化,就是这种理论。在那个人人都不服天朝管的年代里被皇帝相中了。当时的东汉第二代皇帝刘庄下令在洛阳城南建寺院,而引用了白马驮经文的传说,后取名—— “白马寺”。
在那个年代国家拨款的建筑,一是皇宫,二是水利,其它都是地方自筹,而白马寺得到这种礼遇动静相当大了。
自西汉全国的建筑由皇帝定了死规制叫“考工部”,皇帝住九间房,王爷住七间,官员住五间,百姓住三间。平头百姓有钱但是也只能住三间房,不够住你盖东厢房,再不够住盖西厢房,再不够盖前门房,这就是中国的四合院。你超出标准政府要干涉的,这叫“途谋不轨”要做牢的,盖成的房子要没收的。而就是这个规制,自西汉至清朝末期延用了2500多年没人敢破此例,所以中国人一看房子就知道用途和品级,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
当时的大臣请示皇帝,盖寺院用什么规制。刘庄皇帝给定的就是太庙的规制,就是这个规制,在东汉永平九年开始建中国的第一家寺院“白马寺”——这是受皇封的。
三、太庙建筑的规制
奇数为天,偶数为地。奇数最大的是9,皇帝用此数,王爷用7,老皇帝死了,死人不能压活人,所以太庙用7(与王爷的数一样)臣子用5,百姓用3。
中国的住房结构,由台基、房身和屋盖三部份组成。皇帝的住房享受九五之尊。台基宽x长为5 x 9,开9间。可以加廊芜,从外看是11房,内数9间,芜殿顶,红墙黄瓦(汉朝时是土瓦,自宋朝有了琉璃瓦后,改成黄瓦)红为朱红,黄为明黄,这是皇帝专用色,其它人都不能用。
王府和太庙是一个规制,红墙、绿瓦,红为大红,绿为深绿,台基宽x长为3 x 7,屋顶为歇山顶。
皇帝向口为正南正北,太庙也一样,臣子和百姓的房屋朝向则必须是正南偏东7—15度,不能用琉璃瓦,不能用红墙,屋顶是卷棚和硬山。
4、明数和暗数。
皇帝为九五之尊,一切都不能差。
(1)台基宽x长为5 x 9。
(2)上台基的台阶高5寸,宽9寸,一跑9步,要上5跑至台基顶面。
(3)开间是由材料决定的,但柃条长度(开间宽)必须是奇数3、5、7等,高度也是奇数,9开间,三进深,柃条也是9柃、5柃。
(4)小到勾,心、斗、角的断面尺寸都是5 x 9,最小的椽头也是3寸3乘5寸等,总之一切都不能离开奇数和九、五。
而王府和太庙明数不离7。
(1)台基是3 x 7的比例。
(2)7个开间。
(3)7步台阶等,但暗处如勾、心、斗、角、昂、翘等可以用9、5规划及尺寸。
皇宫
1、前三门,每个门楼5个门,中间一个门皇帝专用,两旁王爷专用,文左武右,最两旁的是臣子所用,文左武右。走错了要杀头的,中间的门只有皇帝进出才开,平时关着。
太庙和王府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