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语言转换与问题解决.pdf

发布:2024-10-10约3.1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学语言的转换与问题解决-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语言的转换与问题解决

江苏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223700)陈家梅

数学语言一般可分为三种: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表语言。各种语言承载着不同

的信息,体现着不同的交流效果,表达不同的思想。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就是让

学生学会数学地表达,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解决数学问题就是学

会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

一、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

图表语言类的题目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这类问题信息

隐含在图表里面,比单一的文字活泼生动。在解答图表语言类题目的时候,要经历理

解图表、分析图表的过程,这个就是数学语言的转换过程。

1

如,下表是二()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情况,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学这样的表格题目,重要的不是列式,而是教给学生如何理解这个表格,即

如何进行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首先让通过读表来理解表格的含义,引导学生:

〃你能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把表格的意思说出来,让大家一听就懂吗?〃学生马上

134

把表格语言转换成了数学文字语言:二()班喜欢跳远、跳绳、羽毛球的一共有

人,喜欢羽毛球的有12人,喜欢跳绳的有14人,喜欢跳远的有多少人?

通过这样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养成了通过

转换数学语言帮助理解题意的习惯。

又如,下图是六年级正反比例中的一道图像题:

顼目令计跳远羽毛球跳绳

一人数341214

根据图像,判断36分钟他们能行驶多少千米?

对于这类图像语言的问题,我在教学时,仍然是先让学生通过读图理解题意,即把

图像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小军和家人周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玩,他们30分钟行驶了

8千米,照这样速度,36分钟能行驶多少千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其间隐含的

数量关系,沟通路程和时间之间的联系,判断出速度是不变量。所以,引导学生理解

题意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

二、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

我们在教学文字应用类数学问题的时候,常常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实质

上就是将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

12021

如,教学如,教学“倍“倍的时候,”三()班有本故事书,三()班的本数是三()

32

的倍。三()班有多少本故事书?〃我用三角形或长方形、圆等图形来帮助学生

理解题意:

()△

三120本

2

三()?本△△△

不管是用线段图还是用缩写符号来表示,都是把文字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帮助学生

理解题意,这种转换直观形象,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方便问题的解决。

三、符号语言转换成其他语言

1.符号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

在教学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感觉困难,其实就是学生将文字语言转换

成符号语言困难,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理解方程式子的现实意义。为了帮助学生

理解方程式子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转换,如〃x-4=10”可以转换为〃

410410

一个数减去以后等于,这个数是多少?〃〃什么数减去以后是?〃〃

妈妈带一些钱去商店,买袜子用去4元,还剩10元,妈妈带了多少钱?〃等等。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