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师的社会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模板20篇).doc
PAGE2/NUMPAGES2
职业规划师的社会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模板20篇)
首先,在过去由体制分配劳动力的年代,根本不可能出现生涯规划的概念,如今,人们选择的权利和范围都在不断增加,几乎不会有人像以前那样存在着“从一而终”的想法,据统计,在美国,一个人一生平均要更换7份工作,并且,先如今这个数字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我国的劳动力工作状态的切换虽然不如美国那么多,但是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伴随着生涯规划概念逐渐为大众所接受,生涯规划师的就业前景越来越明朗。
同时,生涯规划又不只是一次性消费品。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生涯课题,只要存在着自我成长,就存在生涯课题。例如:在人们1-15岁,存在着亲子关系的课题;15-18岁存在着考大学专业选择的课题;18-22岁存在着学业规划的`课题;22-24岁存在着大学毕业、就业规划的课题;22-35岁存在着职业发展的课题;28-45岁存在着生命愿景的课题;50-75岁存在着退休后老年规划的课题等。而根据业内专家的看法,15-18岁专业选择的课题、24-35职业发展课题、50-75老年规划课题已经具有很明显的爆发趋势。
其次,市场供求存在巨大缺口。2013年,美国平均1个生涯规划师面对3000人,总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那么假设中国每1500人需要1个生涯规划师,那就有87万的需求量,而我国如今拥有生涯规划师资格认证的尚不足2万人,经验丰富的生涯规划从业者更是不足500人。
掌握职业规划基本知识,理解中国职业规划师的相关从业规范,了解职业规划咨询领域的一般规律,了解职业咨询的流程。
理论课:24课时
导的根本性不同,学会职业咨询的常用过程性技法。
熟悉职业规划中最常用的测评工具,掌握mbti人格类型测评的使用方法,理解职业测评与职业规划的内在逻辑。
掌握职业咨询面谈的结构与方法。学会使用职业规划咨询中的14项常用面谈技术。
深刻理解产业发展与人们的职业机会之间的关系,懂得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增强职业规划及对未来的预见性。
通过成熟案例的讲解及真实案例的课堂实战,了解职业咨询案例的分析过程,学会提练问题要点,展开一般性的职业规划咨询。
通过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问题融入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使得学员吸引更充分。最终形成个人的事业发展计划,开启全新的人生征程。
训后:6课时
面授后通过课后作业及2个真实案例的实践与专家督导,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的吸收。帮助学员走向专业之路。让职业规划领航你的职业生涯
在现实社会,职业的选择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同时,在我们的职业生涯,能够孕育出成功与发展的机会和通道,也会潜涌着失败与停滞甚至倒退的风险和歧路。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无常的变化与挑战,把握机会,规避风险,去谋求个人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与成功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
随着社会变动加剧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与生育率下降等因素的改变,同样的人,在工作转换、轮调或升迁时,职业生涯发展会进入循环阶段,并非以线性模式呈现,更多的是以弹性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代替了“静态性”。
因此,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的不在于按部就班进行,因为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按部就班“如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具体来说,是要用科学方法找出自己的兴趣,依据市场供需原则,替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上,工作职场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与努力的目标。根据调查分析,大多数职业人士认为35岁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中心点,在这个中心点的两端,我们应该学着去区别规划并延伸我们的职业发展之路。
35岁以之前:培养兴趣慎选专业。
35岁以之后:注重人脉培养。
35岁以后的人,一定要开始注重人脉的培养,因为40岁以上的人找工作、跳槽,或在职场上营造出商机,大部分都是靠人脉。像40岁以上的高层主管(如大公司或大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总经理、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总裁等职位),通过猎头公司来寻找工作的,也只有业界最优秀、金字塔上顶尖的人。而在金融圈网,被广大“圈友”奉为经典的一句话是:“人脉就是生产力”。可见,人脉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某着名人力资源机构的调查,职场中有超过50%以上的40岁以上高层主管,求职跳槽大多都是通过人脉来完成的。
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难规划,很多未知的东西是眼前所掌握不住的。例如高科技产业,今天也许市场占有率还是60%,明天竞争对手推出新专利,60%马上变成30%,所以很难去预估三年或五年之后自己是处在什么位置。为了应对未来的变量,职业生涯规划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专业的弹性适度,让自己在风云变化的职场中,专业归零的机会变小。
初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