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运营业务操作规程_第一部分_总体规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部分 总体规定
第一章 运营业务基本规范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我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我行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各个核算单位会计核算的范围,以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的削减业务。因此,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选择会计核算程序及会计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核算。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我行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公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我行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业务实行外币分账制,分币种核算。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有账有据,当时记账,事权划分,当日结账,内外对账,事后监督的原则。
核算质量要求达到账账、账款、账实、账表、账据、账簿、账卡(折)和内外账务八相符。
第二节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及账户
一、会计要素
我行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方面。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二是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我行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中长期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一年内(含一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2、中长期贷款,是指对借款单位(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类贷款。
3、长期投资,是指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4、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5、无形资产,是指为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非专利技术等。
6、其他资产,是指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包括长期待摊费用、抵债资产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行为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二是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我行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内偿还的债务。
2、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存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发行长期债券和其他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我行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四)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我行的收入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我行的费用主要包括成本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
(六)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我行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二、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总括反映全行经济业务状况,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它是分析各项业务及财务活动情况,统一会计核算内容的工具,是建立总、分类账的依据。
我行的会计科目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两大部分。
(一)表内科目
表内科目是指列入资产负债表内的,用来核算直接关系到我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损益的会计科目,表内科目按资金性质、经济内容和特定要求共分为五类:
1、资产类科目,如;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