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民乐奇葩》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发布:2017-01-13约2.52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民乐奇葩》教学案例与反思 巧设情境,抓住学生眼球   ——《民乐奇葩》教学案例与反思   长沙市建业学校?? 龚 静   一、案例背景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民族器乐,却并不感兴趣,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反应漠然,欣赏时是心不在焉,演唱也是敷衍了事。怎样改变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座为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索,也一直在教学中摸索着,想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在经过多次的思考、尝试之后,我终于有了一点点成功的体验和一些感悟,今把它撰写成文,愿与大家共勉。   我设计的《民乐奇葩》是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其教学目的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分辨出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的乐器及其音色。同时探索这些乐器与其相关民族的生活、地理位置、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时,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学生的眼球也被吸引到眼前的一切。比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析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这便是与音乐审美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   1、巧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它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而已变得有些沉静,做做游戏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些。   因为考虑到学生对这种类型的课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我在导入部分就创设了一个游戏竞赛情景:   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又能认识多少民族呢?下面我们来做个竞赛,看哪一组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顺序,把你所见到的民族记下来。请各组组长拿好题板,因为时间有限,其他同学要迅速把你知道的答案告诉组长,准备好了,开始!   学生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认出其中的民族。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游戏当中,而且采取的是竞赛的形式,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之后,教师也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课题以及民族乐器的学习上来。   师:刚才同学们能很快的认出邮票上的民族,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少数民族人,他们手里还拿了些什么?   生:乐器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件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让我们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摘取几朵民乐奇葩吧!   师:我这里有四件乐器,其中三件乐器是分别属于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的,下面请第一组同学为维吾尔族选择属于他们的乐器,第二组……   2、巧设故事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例如:本课讲到马头琴来历这一环节时,我随着凄凉的马头琴音乐讲述着马头琴来历的故事,当学生完全融入故事之中时,他们体会到了蒙古族与马的深厚情感,了解到了马头琴的来历及其构造,体验到了马头琴那种苍凉的音色。课堂情感目标只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了,才能更有效地落实,这是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3、巧设音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 12下一页 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创设音画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