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工作中的注意事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样避免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搞错? 没有输血申请单不能采集血标本; 标本采集者必须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与实际患者是否一致。如果二者不一致,则不能抽血; 标本采集者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试管上标明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及标本号; 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确认血标本试管的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信息一致。如果对标本有疑问,必须重新抽取标本,不允许修改错误标签或错误申请单 。 受血者与献血者的血标本在输血后是否可以丢弃? 受血者与献血者的血标本在输血后7天可以丢弃。其原因是:ABO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发生,由不完全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常缓慢发生(如Rh血型不合)。血标本在2-6 ℃保存7天,目的是追查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患者上次配血时留下的标本这次配血能否再用? 患者上次配血留下的标本,如果是2天之内的,这次配血可以再用,若超过2天应重新抽取配血标本。原因是,2天之内患者体内抗原、抗体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超过2天患者体内的抗原、抗体会有明显变化,可能会出现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 我国血站能提供哪些血液成分制品? 我国血站能提供的血液制品有: 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 少白细胞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 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照射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 机采浓缩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 VIII因子浓缩剂; IX因子浓缩剂。 我国成分输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差距? 我国成份输血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起步晚、发展慢、成份输血率低。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始应用成份输血,到80年代初成份输血率达80—90%;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成份输血,要求三级医院成分输血率>90%。 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有何不同? 新鲜冰冻血浆是抗凝全血于6小时(ACD)或8小时(ACD)之内在4℃条件下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即为新鲜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使用之前,有效期为1年.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病人的补充治疗。 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以内或过期5天以内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的血浆,立即放入-30℃冰箱冰冻成块,即为普通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4年。该制品含有全部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Ⅲ和V,主要用于凝血因子VⅢ和V以外的因子缺乏症病人的治疗。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满1年,可改为普通冰冻血浆。 ??? 输 血 护 理 护士应掌握哪些输血知识? 了解国家及有关部门制订的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熟悉主要血型,全血及其成分的主要适应征,禁忌证和并发症,尤其要熟悉经血液能传播哪些疾病,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抢救措施。 护士对安全输血起什么作用? 护士对安全输血起重要的最后把关作用,虽然临床输血是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但护士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如果护士有较为丰富的输血知识,并且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能一丝不苟地按安全输血护理常规操作、则可避免输血前某一环节的疏忽(包括护士自身的疏忽)而造成输血意外事故的发生。 如何掌握输血速度?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10ml/min; 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 ml/min; 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1-2 ml/min;; 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 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悬液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细菌生长的危险。 为何成分血中红细胞制品会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如何处理? 红细胞制品包括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这些红细胞制品在制备时往往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或添加液中,由于红细胞比重较大,输注一段时间后红细胞沉淀于血袋的下部,导致血液粘稠度过大,故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 红细胞制品在输注前需将血袋轻轻反复颠倒数次,直到紧密的红细胞混匀才能输注,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就不会出现越输越慢了。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30-50ml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的塑料输血器)移入血袋内加以稀释并混匀。 机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输注时注意哪些事项? 血小板 ①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