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图说“梅兰竹菊”(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冀教版.docx
第19课图说“梅兰竹菊”(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冀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9课图说“梅兰竹菊”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观察和欣赏“梅兰竹菊”的图片,提升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使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简单的图片处理,提高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已有一定了解,能够使用电脑进行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电脑,使用鼠标和键盘。但他们对图片编辑软件的使用较为陌生,对“梅兰竹菊”这四种传统植物的认知也停留在表面。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艺术和自然美有天然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习惯于观察和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初次接触图片编辑软件,学生可能会在操作上遇到困难,如软件界面不熟悉、功能使用不熟练等。此外,对于“梅兰竹菊”的文化内涵理解可能存在障碍,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均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调整。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鼠标、键盘、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画图工具等)
-课程平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平台或班级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关于“梅兰竹菊”的图片资料、图片编辑软件的操作指南、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示范教学、互动问答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梅兰竹菊”的图片资料和简要介绍,要求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这四种植物的基本特征。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梅兰竹菊各自有哪些特点?”、“它们在传统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对“梅兰竹菊”有初步的了解。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根据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观察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梅兰竹菊”的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兰竹菊”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图片的裁剪、调整大小、添加文字等。
-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尝试对“梅兰竹菊”的图片进行简单的编辑。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图片编辑软件的操作步骤。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图片编辑实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图片编辑软件的操作。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图片编辑的基本技能。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图片编辑软件,对其他图片进行编辑,并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关于图片编辑的在线教程和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完成图片编辑作业。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学习图片编辑技巧。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反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图片编辑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图说“梅兰竹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以下显著的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梅兰竹菊”四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梅的坚韧、兰的高洁、竹的劲节、菊的孤傲。
-学生了解“梅兰竹菊”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梅的坚韧不拔、兰的高洁脱俗、竹的清高正直、菊的孤高傲世。
-学生掌握了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图片的裁剪、调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