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ppt

发布:2025-02-27约5.33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白细胞分类计数*(6)恶性肿瘤性: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有时可见白细胞持续增高,以中性分叶核为主,如肝癌、胃癌的晚期。(7)其他: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及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第3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2)异常增生性增多可见于:1)白血病: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型白细胞一般<100×109/L,分类以原粒、早幼粒为主;而慢性型白细胞常>100×109/L,分类以中幼粒、晚幼粒急及以下阶段为主。第3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2)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在一种血细胞成分增多的同时,常伴有中性粒细胞的增多。第3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1)某些感染: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如无并发症,白细胞数均减少,甚至可低到2×109/L以下,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的白细胞亦减少.第33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2)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时,呈“三少”表现。此时白细胞可少到1×109/L以下,分类时几乎无白细胞均为淋巴细胞。第34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3)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故此类人群于接触和应用期间每周应作一次白细胞计数。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少。第35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5)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均可见白细胞减少。其机制为肿大的脾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了过多的白细胞;肿大脾分泌了过多的脾素,而此种体液因子能灭活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素。第36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shift)细胞核的发育变化过程叫核象,反映了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同时可推测病人的抵抗力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的杆状核细胞出现,但<5%,它与分叶核之间的比值约为1:13,分叶核以3叶居多。第37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第38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1)核象左移(shifttotheleft)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甚至原粒等幼稚细胞时称为核象左移。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溶血、急性中毒、白血病等。第39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2)核象右移(shifttotheright)正常人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为主,若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细胞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后。第4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核象右移第4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3、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异:大小不均(anisocytosis)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空泡变性(vacuolation)核变性(degenerationofnucleus)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空泡变性尤以败血症最常见。第4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第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细胞分类计数*一、白细胞概述人体外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本别用N、B、E、L、M表示。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从而保证机体健康。中性粒细胞最多,约占50--70%,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第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