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主要题型和分数安排:
1.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8 题;
2.简答题,每题6 分,共6 题;
3.计算题,8 分,共1 题;
4.论述题,毎题16 分,共2 题。
第一章 货币与信用
【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主要讲述有关货币和信用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有关货币和信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
能,理解广义货币的概念及内涵,掌握货币、信用和信用工具的主要形式。
第一节 货币与经济发展
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无不随时随地与货币发生着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首
先了解有关货币的基本问题。
一、货币的产生
现代经济学主要是从物物交换的困难指出了交换的发展是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物物交换的
困难与矛盾促使了作为交易媒介与价值计量标准的货币的出现。
货币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逐步过渡到贵金属货币,而当金、银、铜等
贵金属退出了普通商品的行列,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才告产生。
二、货币与经济发展
货币是经济运行的“润滑油”,货币促进市场流通交易,促进债务清偿,成为储蓄与投资的
重要工具。
第二节 货币的功能
一、交易媒介
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下,买与卖的过程分开了,方便了交易,降低了交易费用。作为
交易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但可用价值符号代替。
二、价值标准
即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即商品价格。货币在执行价值标准功能时,只要是观念的
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真实的货币。
三、价值储蓄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它就发挥着价值储蓄的功能。货币的这一功能
要求其本身的价值必须稳定,贵金属货币价值较稳定,信用货币的价位是否稳定取决于其发
行数量是否适合社会对它的需求。
四、延期支付的标准
这一功能是在偿债、支付工资、租金、税金等过程中,货币作价值单方面转移的功能,它也
要求货币价值稳定。
前二个功能是货币的基本功能,后二个是派生功能。这些功能在国际上发挥,则该货币就成
为“世界货币”。
第三节 货币的类型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即普通商品充当货币。它有许多缺点,后被金属用货币代替。
二、金属货币
以贵金属作货币币材,它有许多优点,金属货币的形式由金属条块到铸币,但它也有缺点。
三、代用货币
它往往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可随时要求兑换金属货币,它比金属货币
有明显优点。但它也有缺点,故为现代信用货币所代替。
四、信用货币
它是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且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它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其
主要形式有纸币、辅币和银行存款货币。存款货币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由电子计算机联网后的
存款划拨转账形成的“电子货币”。
第四节 货币本位制度
对一国基本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行、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称为货币本位
制度。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本位制度,它是以一定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
货币本位制度。
二、双重本位制度
双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与白银为币材,两种铸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双重本位在其发
展过程中又有平行本位制、复本位制、跛行本位制三种形式。在双重本位制下,由于“劣币
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最后必然回到单一金属货币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可分为:(1)金
币本位;(2)金块本位;(3)金汇兑本位。
四、纸币本位制度
它是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纸币不能兑换金银。它的发行量有弹性,纸
币价值的稳定取决于政府的管理和调控。
第五节 货币的现代定义
一、现金只是货币的一部分
二、传统的货币定义
三、货币的现代定义
四、货币层次(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
第六节 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
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它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1)债权人和债务
人;(2)时间间隔;(3)信用工具。
二、信用的功能
(1)促进生产与投资;(2)促进消费;(3)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三、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与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是直接信用。
(2)银行信用:指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间接信用,是现代经
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国家信用:是指国家的负债,是由国家(政府)为债务人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4)个人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四、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是记载债务人、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