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第4版 课件 模块二3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任务二.pptx

发布:2025-03-03约3.5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模块二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分析与处理

李耳《老子》中的名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

台,起於垒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说明大的东西都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收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模块二

1工程案例解析

2任务一地基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3任务二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模块二

地基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任务二

设备基础事故

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I错位事故

事故分类

桩基础事故

任务二

任务二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错位事故

包括单向和双向错位

包括基底标高、各台阶标高以及基础顶面标高

包括标高和位置错误

基础平面

错位

基础标高

错误

预留孔洞埋件

错位事故原因分析

1.勘测失误2.设计错误3.施工问题4.其它原因

浇筑工艺不当

预埋件错位

刚度不足

单侧回填

场地密实度差

施放线误差积累

测量标志移位

测量错误

看图错误

施工中发现局部不良地

基未经处理

或处理不当而造成基础错位或变形

地基长期暴

露,或浸水、

或扰动后,

未作适当处

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施工中地基处理不当

相邻建筑

影响

施工工艺

不良

测量放线错误

地面堆载过大

任务二

吊移法

顶推法

顶推牵引法

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错位事故处理方法

任务二

其他方法

错位事故

托换法

扩大法

灌浆、扩大基础或拆除

任务二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基础空洞事故

原因分析:施工工艺;

材料配比;

处理措施:局部修补、

基础孔洞

工业建筑中一些机器转动时振动过大,设备基础随之振动,剧烈振动损坏设备基础。

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任务二

任务二

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设备基础事故原因分项

1.振动过大事故的原因

(1)由于设计不当或者资料不准确。使得机器工作时,基础或房屋结构产生强烈的振动。

(2)由于设备基础常是大块式基础,具有六个自由度,所以即使是支承型基础,也因弹簧搁置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

(3)地基处理不好,形成基础下沉、变位破坏机器最基本平衡条件,也会造成机器激烈振动。

(4)机器安装产生误差、偏心、不平整等也会造成振动过大。

2.地脚螺栓偏差原因

(1)安装精度和埋设方法不好,造成偏斜、断裂等。

(2)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或振动器碰撞螺栓。

(3)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各种变形。

(4)设计不当或设备原始资料不准。

(5)施工固定螺栓骨架变形,发生扭曲、弯折、歪斜。

(1)处理原则

1)共振情况:如属基础共振而产生的过大振动,则可改变基础的自振频率,以避开共振。如加大基础的质量,使自振频率

fn≤0.755f;或加大地基刚度。使fn>

1.25f;加大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扰力情况来确定。

2)非共振情况:

a、对于低频机器,可同时加大基础的质量和地基刚度,但地基刚度增长最好大于基础质量的增加,使得加固后基础的自频不要小于加固前的自频。

b、对于高频机器,则基础质量的增加最好大于地基刚度的增长,使基础的自频不要大于加固前的自频。

(2)处理方法

1)以垂直扰力PZ为主的机器基础,通常可靠近基础整个周边打下1~2排桩,并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将桩与基础连接起来。为了使新加部分与原有基础能连与一个整体,必须将原有基础在连接处凿毛,并应露出钢筋与新加钢筋焊牢;

2)以力矩M(t)为主的机器基础,可在沿力矩作用的两端各打一排桩或在基础四周加一钢筋混凝土圈梁,与原有基础连成整体;

3)对承受水平扰力Px的机器基础,采用手拖板与基础连接能减小水平动。

振动过大事故处理方法

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任务二

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任务二

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材料(闭口钢管混凝土)桩

挤土桩(如打入预制桩)、非挤土桩(如灌注桩)部分挤土桩(如打入式敞口桩)

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横向受荷桩、组合受荷桩

按承载性质分摩擦桩和端承桩

按成桩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