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试题(本科)答案9.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生期末试卷九答案
选择题
1.A 2. B 3. D 4. C 5. B
6. B 7. B 8. B、D 9. B 10. A
填空题
1.A.MMX B.多媒体扩展结构 C.图象数据
2.A.定时协议 B.同步 C.异步
3.A.内存 B.CPU C.I / O
4.A.10000亿 B.神威 C.美国、日本
5.A.符号位 B.数值域 C.纯整数
三. 解: [ x ]补 = 0.1011 , [ y ]补 = 1.1011
[x ]补 = 0.01011 , [y ]补 = 1.11011
[x ]补 = 0.001011 ,[ y ]补 = 1.111011
[ - x ]补 = 1.0101 , [ - y ]补 =0.0101
[ x ]补 = 00.1011 [ x ]补 = 00.1011
+ [ - y ]补 =00.0101 + [ y ]补 = 11.1011
01.0000 00.0110
符号位相异 x – y溢出 x+y=0.0110
四. 解:(1)根据题意,存储器总量为64KB,故地址线总需16位。现使用16K×1位的动态RAM芯片,共需32片。芯片本身地址线占14位,所以采用位并联与地址串联相结合的方法来组成整个存储器,其组成逻辑框图如图B9.3,其中使用一片2 :4译码器。
(2)根据已知条件,CPU在1μs内至少需要访存一次,所以整个存储器的平均读/ 写周期与单个存储器片的读 / 写周期相差不多,应采用异步刷新比较合理。
对动态MOS存储器来讲,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2μs。RAM芯片读/ 写周期为0.5μs,
假设16K ×1位的RAM芯片由128 × 128矩阵存储元构成,刷新时只对128行进行异步方式刷新,则刷新间隔为2m / 128 = 15.6μs,可取刷新信号周期15μs。
图 B 9.3
五. 解:(1)双字长二地址指令,用于访问存储器。
(2)操作码字段OP为6位,可以指定26 = 64种操作。
(3)一个操作数在源寄存器(共16个),另一个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由基值寄存器
和位移量决定),所以是RS型指令。
六. 解:
a为数据缓冲寄存器 DR ,b为指令寄存器 IR ,c为主存地址寄存器,d为程序计数器PC。
主存 M →缓冲寄存器 DR →指令寄存器 IR →操作控制器。
(3)存储器读 :M →DR →ALU →AC
存储器写 :AC →DR →M
七. 解:设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总时间为T,平均找到时间为Ts,平均等待时间为TL,读写一块信息的传输时间为Tm,则:T=Ts+TL+Tm。
假设磁盘以每秒r的转速率旋转,每条磁道容量为N个字,则数据传输率=rN个字/秒。
又假设每块的字数为n,因而一旦读写头定位在该块始端,就能在Tm≈(n / rN)秒的时间中传输完毕。
TL是磁盘旋转半周的时间,TL=(1/2r)秒,由此可得:
T=Ts+1/2r+n/rN 秒
八. 解:
假设主存工作周期为TM,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也设为TM 。则中断处理过程和各时间段如图B9.4所示。当三个设备同时发出中断请求时,依次处理设备A、B、C的时间如下:
tA = 2TM + 3TDC + TS + TA + TR
tB = 2TM + 2TDC + TS + TB + TR
tC = 2TM + TDC + TS + TC + TR
达到中断饱和的时间为: T = tA + tB + tC 中断极限频率为:f = 1 / T
图 B 9.4
九.
十.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