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与新生儿湿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与新生儿湿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已现短暂(数分钟指数秒)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病因和发病机制:
PS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二棕榈酰卵磷脂,主要成分是磷脂。PS在孕18~20周开始产生,缓慢增加,35~36周迅速增加,故本病在胎龄小于35周的早产儿更为多见。
生理作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保持功能残气量,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稳定肺泡内压和减少液体自毛细血管向肺泡渗出。
PS生理意义: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发生 ③降低吸气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PS缺乏使肺泡壁表面张力↑,肺的顺应性↓,呼气时功能残气量↓,肺泡萎陷,吸气时肺泡难以扩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不张)→缺氧和CO2潴留。由于肺泡通气量↓,肺泡萎陷 → 通气不良,出现缺氧紫绀。缺氧、酸中毒引起肺血管痉挛,阻力增加,导致在肺动脉、卵圆孔水平亦发生右向左分流,青紫加重,缺氧明显,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可导致肺动脉高压。
临床表现:
出生时可正常,也可无窒息表现,生后2~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青紫,吸气性呻吟,呼吸浅表,节律不整,吸气时胸廓凹陷,出现鼻翼扇动,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甚至呼吸衰竭。
听诊两肺呼吸音降低,早起无啰音,以后可听到细小水泡音,心音减弱,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生后2~3天病情严重,72小时后明显好转。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示PaO2↓,PaCO2↑,pH↓
X线检查有特征性表现:早期两肺野普遍透明度降低,内有散在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以后出现支气管充气征;重者可整个肺不充气呈“白肺”
胃液震荡实验:胃液1ml加95%酒精1ml,震荡15sec后静止15min,如果沿管壁有多层泡沫为阳性,可排除此病。
治疗要点:
1、纠正缺氧 根据情况给予头罩吸氧、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吸氧、气管插管、机械呼吸
2、替代治疗 表面活性物质有三种:天然制剂、人工制剂、混合制剂。天然制剂从羊或牛、猪肺灌洗液中提取,效果较好。将制剂先溶于NS中,后从气管中滴入(取仰卧、左侧、右侧、仰卧各1╱4量缓慢注入)
3、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为主;代谢性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治疗。
4、支持治疗 保证液体和营养供给,但补液量不宜过多,以防止动脉导管开放。动脉导管开放发生心力衰竭时,可应用地高辛、速尿或消炎痛。
护理诊断:
1、自主呼吸受损 与PS缺乏导致的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泡缺乏PS、肺泡萎陷及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降低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正确,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分泌物粘稠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后吸痰。
2、供氧 是PaO2维持在50~70mmHg,SaO2维持在87%~95%,避免氧中毒。
①头罩大小适宜,用氧流量不少于5L∕MIN;②CPAP辅助呼吸,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都能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以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起泡萎陷;③气管插管用氧:用CPAP辅助呼吸仍无好转者,采用间隙正压通气(IPPV)及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保暖 环境温度22~24℃,肤温在36~36.5℃,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水分损耗
喂养 保证用氧补给,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补充营养
预防感染 早产儿住院时间较长,抵抗力差,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 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和进展,取得最佳配合。
新生儿湿肺
新生儿湿肺(wet lung of the newborn)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或第Ⅱ型呼吸窘迫综合症(RDStype Ⅱ),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出生后出现短暂性气促,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羊水吸入综合征相似,但多见于足月儿或足月剖宫产儿,其症状很快消失,预后良好。
病因
胎儿肺泡内充满液体,正常分娩过程中通过狭窄的产道,当头部娩出而胸廓受挤压时约有1∕2~2∕3的肺泡液被挤出体外。开始呼吸后,空气进入起泡,剩下的肺泡液即被肺泡壁毛细血管所吸收。如肺泡内及间质内液体过多,吸收延迟或有液体运转困难,以致出生24小时内肺泡存留较多液体而影响气体交换,出现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患儿大都为足月婴,多数在出生后6小时内即出现呼吸加速(〉60次∕分)。轻症较多,症状仅维持12~24小时。重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