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系统开发概述
1.1系统开发的背景
加州比萨公司(CPK)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益广泛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与电子商务日益融合。上世纪70年代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曾简化了物流过程中繁琐、耗时的订单处理过程,使得供需双方的物流信息得以即时沟通,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精确衔接,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而互联网的出现则促使物流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满足了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证了物流网络各点和总部之间以及各网点之间信息的充分共享。简单地说,是一种工具,它可以为企业形成一个准确反映企业状况的规范的管理体系:一个基础,一个架构,一个计算机化的平台
企业原有的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存储档案数据。日常操作以手工为主,收费的统计仍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手工处理,数值计算以算盘、计算器为工具进行,重复工作量大。不但工作效率极低,而且出现误差的机率很高,同时对信息查询极不方便。
随着信息化网的改造和业务的不断增多,物流业务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原有系统已对日常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所以急需采用新管理系统,把物流管理,档案、车辆、合同、调度、货物等日常工作实行计算机统一管理,实现物流管理计算机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2组织结构分析
信息系统中需要处理CPK各分店的订单管理,然后进行配送计划,车辆管理,在途监控和配送签收管理。
订单管理:
系统汇总各分店的订单。
配送计划管理:
包括代运管理、配送路线规划、订单整合、装车计划。
车辆管理:
根据车辆的装载量还有车辆是否配有车载冻库等进行调度。按照配送到分店的先后,合理安排装车货物的方式。进行车辆发送只是和车辆发送记录。
在途监控:
包括车辆定位、途中装车记录、订单状态查询。
配送签收管理:
订单的确认签收和质量回馈。
3.3业务流程分析
分店经理计算出店内的需求量,在系统上递交订货单,订单审核成功后交由配送部门,配送部门制定出配送管理计划,进行发货,货物收到系统的即时监控,途中可根据FID技术对货物进行行踪查询。当货物配送到分店时,分店经理点货确认签收,同时网上确认订单配送成功。
各分店需要的货物通过整合,分析出所需车辆,整合订单,系统自动分析出车辆的运输量,规划出装箱计划,列出装箱单,配送员根据清单清点装箱货品,再根据车辆容积配好所需车辆数目。
图3.3.3 订单处理流程图
单接到门店订单后,系统需要查询库存,如果库存货物充足,那么进行下一步的车辆装载,如果货物不足,系统需要向供应商订货,当补货完成时要更新库存。
配送中涉及运输管理,运输管理系统中,运用GPS技术对车辆进行跟踪,清楚车辆的位置,距离目的地的距离和所需时间,能够更精准完成准时配送任务。
3.4数据流程分析
3.5数据字典
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编号:01
外部实体名称:连锁分店的编号
简 述:连锁店的终端,向配送中心申请货物的配送
输入的数据流:订购科的订单通知和配送员的货物配送通知
输出的数据流:向配送中心申请配送订购货物
外部实体编号:02
数据项的名称:仓库
简 述:连锁店用于存储货物的地方以方便为连锁店分店及时的提供货物
输入的数据流:订单科将订单送入仓库。
输出的数据流:仓库将缺货的订单返回订单科,把依据订单整理好的货物以及相关的订单送往配送科。
外部实体编号:03
外部实体名称:配货员
简 述:将配送中的货物配送到各个分店
输入的数据流:配送科调度车辆安排配送员并将订单信息和货物安排给对应的配送员。
输出的数据流:配送货物
处理逻辑的描述
外部实体编号:P2.1
外部实体名称:调度处理
简 述:调度车辆和人员使其合理安排节省时间
输入的数据流:配送科根据订单和货物的信息安排配送的人员
处理描述:安排人员和车辆的合理性
输出的数据流:调度的车辆和人员的安排是否合理,去向“审核”
处理逻辑编号:P2.2
处理逻辑名称:送货处理
简 述:根据未完成的计划,缺货计划和库查核实情况确定送货数量
输入的数据流:未完成的送货计划,缺货情况和库查核实情况
处理描述:对未完成的计划,缺货情况和库查核实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送货数量。
输出的数据流:连锁店点配送情况,去向“配送员”。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编号:F1
数据存储名称:送货计划表
简 述:安排车辆和人员配送的时间和地点
数据存储组成:编号+路线+车牌号
关键字:编号+路线
数据存储编号:F2
数据存储名称:仓库存档
简 述:记录货物的数量,剩余量,编号等信息
数据存储组成:仓库编号+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