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配套练习 第1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改革开放前.docx

发布:2025-03-29约2.66万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时空构建】

【特征归纳】

中国现代史,亦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指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也是现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特色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

1.政治与国家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人民政权。确立了三大政治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并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不断交流和发展。民族关系与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

2.经济与社会生活: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在经历2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的曲折探索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外贸易发展。现代中国的城市、交通、住房、服饰、医疗保障等社会生活方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3.文化与传承: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科技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成就显著。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形成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第10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改革开放前

高频考点1.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影响及评价。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举措及评价。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风貌。

主题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国家制度、社会治理与科教文化

主题阐释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8年)是新中国成立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也是新生政权巩固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法制、民族关系、外交等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治理体系。

微点概览

政治文明与国家治理

1.新中国成立及巩固

(1)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标志着新生人民政权诞生。

(2)巩固: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2.政治体系与法制建设

(1)政治制度:新中国初期,初步构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

(2)干部制度:初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后来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实行分类管理。

(3)法制建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党的建设: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3.外交发展

(1)外交方针: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外交成就:中苏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开始步入国际外交舞台,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第二次高潮。

思想与文化传承

1.思想方面:毛泽东思想

(1)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地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科教文艺

(1)科技: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教育:新中国初期,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3)文艺: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精神文明建设

(1)劳模精神: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2)时代精神: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