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强夯作业指导书教程.doc

发布:2017-04-27约6.74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1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PAGE \* MERGEFORMAT 1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 目 录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路建工程强夯施工。 2.作业准备 配置可靠的架子队及合理的机械种类、数量。在开工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建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施工场地征地应完成,场地应平整。生活、生产房屋应修建完成,生活、办公设施应配齐,并能够满足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1) 清表并换填掺合土(黄土掺砾类土),平整施工场地; (2) 测量放点; (3) 设备检测; (4) 平整场地,并测量垫层标高,同时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 (5) 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6)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7)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8) 重复步骤(7),按设计规定的夯击击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夯击; (9) 重复步骤(6)-(8),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施工; (10)在达到规定时间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11)标出第二遍夯点位置; (12)重复步骤(6)-(8),完成第二遍全部夯点的施工; (13)在满足间隔时间后,用推土机进行平整,进行满夯; (14)在满足间隔时间后,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并测量标高; (15)在到规定间隔时间后, 现场进行压实度检测等试验; (16)提交竣工资料。 附强夯平面布置图: 4.施工工艺与工艺流程 强夯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 施工准备 测量 清表换填 夯点布设 夯机就位 试夯 强夯施工 下道工序 检验签证 检验签证 是 是 否 否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场地必须坚实平整,能满足大型车辆行走的要求。 (2)填料要求:采用掺合土(掺配比为黄土60%,砾类土40%)。路基0--80cm范围内填???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80cm以下范围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同时填料不得含有腐植土、草皮和植物根系。 (3)填筑后场地平整要求:按8m×8m方格排列,测量其层面标高,标高偏差应小于±10cm。 (4)施工现场排水系统必须完善,降水后应保证无积水。 (5)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5.2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设备 根据设计单击夯击能和场地条件,决定采用设备 (1)夯锤: 采用2.5m直径,重10吨,底面积4.9平方米,锤底静压力30kpa。 (2)夯机:采用10吨QH3000B(型号)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臂杆接长19米;提升高度10米。 施工过程中,夯机不挂架,以自动脱钩装置直接提升夯锤进行强夯施工,为防止臂杆在脱钩时后仰以及锤钩回弹撞击臂杆,必须在臂杆的锤钩敲击处,设置防护装置,以保护臂杆不受损害。 2)、施工顺序 施工采用主夯(点夯 1000KN·m)、副夯(点夯 1000KN·m)、满夯(600KN·m)的顺序。场地清表换填平整→测量层面标高→主夯夯点定位放线→机械夯锤就位对点开夯→主夯完毕验收后场地整平→副夯夯点定位放线→机械夯锤就位对点开夯→副夯完毕验收后场地整平→满夯一遍并整平 →测量夯后标高→地基检测→强夯施工质量验收。 3)、夯击施工路线与锤击方法 开夯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考虑夯机进出场顺序,并根据夯机性能提高施工效率。夯机采取退着夯的行走路线,夯机每就位一次以夯击两点为宜,对于整个场地遵循从低向高的夯击顺序。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权限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较大时不大于100mm;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捶困难。 (2)击能点的位置、间距可根据试夯确定的夯击遍数确定。强夯范围应超出路基坡脚外有一列夯点。 (3)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确定。 (4)强夯施工前,必须检查强夯对施工场坪周围的建筑物工程是否有影响,如存在不良影响,必须采取隔震、防震措施,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5)当强夯施工附近存在桥涵等构筑物、复合地基加固桩、岩溶注浆工程时,应先进行强夯施工后,方可进行相关构筑物及其他地基加固措施的施工。 6.劳动力组织 6.1劳动力组织形式:采用架子队作业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等进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