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弱视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发布:2016-11-14约2.38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弱视的诊断与治疗 泉州新视力眼科医院          准备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简述弱视的定义、程度和分类 二、弱视的治疗 三、弱视的早期发现 四、弱视复发的预防 一、简 述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3%-3%。 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 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7是治疗弱视的最好时机。 发病机理:在视觉发育早期,双眼视觉刺激失去平衡,占优势的就成为主眼,劣势者则发展成为弱视眼。 弱视的定义 一般来说,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被称为弱视。 弱视的程度 轻度弱视:视力为0.8-0.6 中度弱视:视力为0.5-0.2 重度弱视:视力为0<=0.1 弱视的分类 1、斜视性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 4、屈光不正性弱视 5、子午线性弱视 1、斜视性弱视 斜视儿童患者,由于一眼视轴偏斜,同一物体的物像不能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影响黄斑中心注视,引起复视和视觉混淆。 复视和视觉混淆,使患者感到不适,脑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也就是两只眼的眼轴长度不同。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致使双眼物像不能融合。 视皮层中枢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眼球的物像,形成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 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眼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等均可引起弱视。 因为以上原因,使进入眼球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视觉障碍,形成弱视。 4、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 由于调节所限,患者看近看远都不能获得清晰物像,形成弱视。 5、子午线性弱视 是指在眼球的某条子午线上有选择性的发生弱视, 幼年时高度散光没有获得矫正可引起子午线性弱视 二、弱视的治疗: 了解双眼的注视性质,对弱视治疗非常重要。 弱视患者中有几种不同的注视性质: 中心注视(0-1度)。 旁中心凹注视(1-3度)。 黄斑注视(3-5 度)。 周边注视(5度以外) 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 1、传统遮盖法 2、压抑疗法 3、视刺激疗法(CAM) 4、电脑训练 1、传统遮盖法 遮盖主眼,强迫弱视眼注视。 根据不同病历安排具体的遮盖比例。 2、压抑疗法 压抑主眼看近:在弱视眼矫正镜片上再加+2.00或+3.00球镜。 压抑主眼看远:在主眼矫正镜片上再加+3.00球镜 3、视刺激疗法(CAM) 人的脑皮层视细胞对不同的空间频率有很好的反应; 神经元对空间频率能作灵敏的调整。 CAM刺激仪,利用反差强且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来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 4、电脑训练: 利用电脑视频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充分吸引儿童的注视。能模拟条栅、融合等多种视觉训练。 二、治疗旁中心注视性弱视 1、后像疗法 2、红色滤光片疗法 3、倒转遮盖法 4、光刷疗法 1、后像疗法 用后像镜上的黑色圆盘保护黄斑中心凹,用强光炫耀包括旁中心注视区在内的视网膜,使之产生抑制。然后在室内闪烁灯下训练提高弱视眼黄斑功能。 具体操作步骤: 先用后像镜照耀20-30秒, 然后敲击墙板上的十字中心红点6-7分钟。(在交替点灭的灯光照明下) 2、红色滤光片疗法 遮盖健眼,在弱视眼矫正镜片上加红胶片。 红胶片能促使旁中心注视眼自发地转变为中心注视,因为如果还用对红光不敏感的杆细胞多的区域看,物像就不清楚了。 3、倒转遮盖法 遮盖旁中心注视弱视眼,使之转变为中心注视。 4、光刷疗法 利用偏振光原理进行脱抑制治疗,以提高视力。 三、弱视的早期发现 弱视如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对儿童的视力、眼位以及立体视等功能的全面恢复非常重要。 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观察: 幼小儿童眼球能否随灯光转动;能否注视感兴趣的物体。 遮盖一眼无反应,遮盖另一眼不满,甚至哭闹。 视物眯眼、皱眉、歪头。 看电视距离太近、姿势不正确。 眼球不停地摆动。(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四、弱视复发的预防 如果坚持进行合理的治疗,弱视儿童一般能够恢复到正常视力。 但是,单眼斜视、屈光参差等造成弱视的因素仍然存在时,弱视就可能复发。 引起弱视复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   2、患儿因素   3、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患儿家长工作忙,就医不便; 对疗效要求不高,摘掉眼镜就可以了 放弃正确治疗,中途改用一些不正确的疗法。 2、患儿因素: 患儿感到戴眼罩不方便,有碍美观。 3、环境因素: 学校同学、老师对弱视治疗的认识不足。 对戴眼罩的同学理解爱护不够。 防止弱视复发常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1、保持双眼视力的平衡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