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新进展.pdf

发布:2017-06-17约1.21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年6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岫.2009 J眦m止0f N帆Ilal V01.24№.2 第24卷第2期 Shandonguniv啊时(N咖IalScience) 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进展* 胡艺馨 徐夫真 于凤杰 (IJJ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50D14,济南∥第一作者25岁,女,硕l二生) 摘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已经持续40多年,无论是理论建构还足实iif!研究方面都取得1广一些非常显著的成果.本文对 儿奄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进展进行r介绍,包括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亲社会 行为的遗传基础以及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最后对亲社会行为进行了有益展望. 关键词儿章;亲社会行为;神经生理学 844 中图分类号B 亲社会行为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自上世纪70年代年以来,亲社会行为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 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的性质、亲社会行为在不同年龄个体上的表现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 理论观点与视角的出现,研究者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本文拟对该研究领域的一些新观点与发现进行介绍,并指出该领域 仍有待解决的问题. 1亲社会行为的界定 亲社会行为(邮socialbeh捌or)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泛指一些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早在上个 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Ihud在其精神分析理论中就对亲社会行为有所阐释.他指出亲社会行为是自我(人格中的理性部分) 对超我的非理性要求的防御机制.随后,行为主义的一些观点也涉及到了强化及惩罚在促进亲社会行为上的作用.I舳e和 一文中才真正提出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他使用亲社会行为这一概念来表示所有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的行为,如同情、分 享、帮助和自我牺牲等.此后,不同的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蹦椭认为亲社会行为是由社会所限定 的、一般的有益于他人和当前行政系统的行为.11avlor则认为亲社会行为包括任何帮助他人或目的是帮助他人的行为,而不管 助人者的动机如何.最近心理学家Tw即ge等人指出,亲社会行为是会促进群体工作,进而为个体带来巨大益处的行为…. 由此可见,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主要包括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 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有霞大意义.综上所述,不同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定义的目的指向是相同的,即一种旨在使他 人受益的志愿行为,但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指向不同.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利他主义的,一种是现实性的考 虑.利他主义是指,旨在使他人受益的志愿行为,而非由特定的期望、社会奖励或逃避惩罚激发产生.现实性考虑的亲社会行 为是指,和其他人互惠互利的、有一定利己倾向的行为.基于此,目前研究者普遍将亲社会分为四类:帮助行为、安慰行为、分 ’ 享行为和合作行为幢J. 2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 对发展心理学有较大影响的理论都涉及对亲社会发展的思考.这些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 论等.此外,新近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受到一些小型理论的影响,如}蛐mn对理解移情的建构等.而这些理论中最有代表性 的是Ei!帅be对31提出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确定 助人意图阶段、意图和行为相联系阶段.具体来讲,在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能否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受个体因素(个体的先 行状态和特质特征等)和个体对特定情境的解释这两方面制约.亲社会行为意图的确定阶段这个过程至少通过两种方式进 行:在紧急情况下,情感因素在助人决策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在非紧急情况下,个体的认知因素和人格特质可能起重要作 用.在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的阶段,受个人的有关能力、人和情境的变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亲社会理论构想的侧重点是积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