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伤急救技术.ppt

发布:2017-09-05约3.57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伤急救技术 包 扎 止 血 骨折固定 搬 运 包扎的材料 三角巾; 绷带; 就地取材: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材料进行包扎。 1、头部帽式包扎法 ? 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干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 2、三角巾胸部包扎法 ???? 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结固定。 3、燕尾巾肩部包扎法: ?? 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4、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 ???? 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部,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内侧或外侧打结固定。 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 止 血 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出血的特点 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 失血的表现 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则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到。 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 3、止血带(绞紧)止血; 4、加垫屈肢止血; 5、填塞止血。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 用手指压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法。 颞动脉止血: 在两侧耳屏(即小耳朵)前约一厘米,可以摸到动脉搏动,这是颞浅动脉。用拇指压迫双侧,能止住头顶部出血,压迫一侧,可止住同侧头前部的出血。 尺、桡动脉止血: 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于手部出血。 肱动脉止血: 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股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 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 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 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 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3、止血带(绞紧)止血 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 ③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1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护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环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