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3072-2019 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11约2.3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3.080B11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3072—2019

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nplantingstakesforecologicallyprotectinggullybanks

2019-12-25发布2020-02-01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I

DB22/T307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肃、张瑜、杨献坤、崔斌、申聪颖、王永丰。

1

DB22/T3072—2019

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管护。本标准适用于中低山、丘陵沟壑、漫川漫岗等地貌类型的侵蚀沟治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植桩生态护坡plantingstakesforecologicallyprotectinggullybanks

以木桩、农作物秸秆为主要材料,在侵蚀沟沟坡布设的具有植被快速恢复、控制土壤侵蚀和固岸护坡功能的水土保持措施。

2.2

植桩plantingstakes

以沟坡整形后的坡脚线为基准线,在坡面按一定间距定植的木桩。2.3

秸秆铺设pavingstraw

沿沟坡从下向上,在各排定植的木桩之间铺设秸秆,秸秆间应采用绑绳链接固定。

3基本要求

3.1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应与沟道治理技术相结合,结合实际、统筹安排。

3.2侵蚀沟沟底基本稳定,沟坡具备植被生长的立地条件。3.3沟坡高度不宜超过3m。

4工程设计

4.1侵蚀沟所在坡面汇水区基本资料

侵蚀沟所在坡面汇水区基本资料包括:

a)1:10000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b)水文、气象、土壤和植被状况;

c)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d)水土流失现状;

e)治理措施种类、数量及保存率。

4.2侵蚀沟调查与测量

4.2.1调查内容包括土层厚度、土壤抗蚀性等。

4.2.2测量内容包括侵蚀沟比降、深度、宽度、汇水面积等,绘制侵蚀沟平面及横纵断面图。

4.3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设计

2

DB22/T3072—2019

4.3.1沟坡整形设计

在原坡脚线和沟缘线各向外延伸一定距离,一般为沟坡高度的1/2,作为沟坡整治线,采用削坡反压方式,实现挖填平衡,尽量减少挖方,保证整形后的沟坡土层覆盖,整治线的划定应遵循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沟坡整形示意图见图1。

说明:

L1——原沟道断面线;

L2——沟坡整形后断面线;

H——沟坡整形前的沟坡高度。

图1沟坡整形示意图

4.3.2植桩与树苗定植

以沟坡整形后的坡脚线为基准线,平行于基准线沿坡面向上间隔0.5m~1.0m距离分别划出第2、3……排规划线,沿基准线与各排规划线定植木桩,木桩应就地取材,干鲜皆可,直径一般为5cm~7cm,长度不小于0.5m,沿坡面垂直打入,桩距为0.5m,深度约0.3m,露出地面约0.2m,在木桩之间栽植当地适生的1年~2年生树苗。

4.3.3条播种草

植树后在沟坡条播种草,播种量为40kg/hm2~80kg/hm2,行距为15cm~20cm。

4.3.4秸秆铺设

沿坡脚至坡顶等高铺设秸秆,铺设厚度不超过5cm,秸秆之间以绑绳链接。

4.3.5檩条固定

为进一步防止秸秆在大风及坡面径流作用下发生位移,在上下两排相邻木桩之间设置用于压实秸秆的檩条,檩条沿坡面竖向布置,分别固定于上下两排木桩之上,采用绑绳加以固定。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示意图见图2,图3,图4。

3

DB22/T3072—2019

说明:

1——秸秆链接绑绳;2——木桩;3——秸秆;4——草;5——檩条;6——树苗;7——绑绳。

图2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立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

1——秸秆链接绑绳;2——木桩;3——秸秆;4——草;5——檩条;6——树苗;7——绑绳。

图3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

4

DB22/T3072—2019

说明:

2——木桩;3——秸秆;4——草;5——檩条;6——树苗;7——绑绳。

图4侵蚀沟植桩生态护坡治理技术剖面示意图

5施工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