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流程.docx
1.现场勘察和调查
治理黑臭水体的第一步是对治理区域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这个过程中需要了解治理区域的污染性质和来源,明确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2.制定治理方案
根据现场勘察和调查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治理方案需要科学合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效果。基本技术路线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
3.实施水体净化和重点治理
在制定治理方案之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水体净化和重点治理。水体净化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如高效过滤、化学沉淀、生物膜处理等。重点治理主要针对废水排放口、堆放场所等治理难度大、造成严重污染的区域进行治理。
4.建设水体修复设施
水体修复设施可分为永久性修复和临时性修复,主要包括湿地、人工湖、环境容器等。这些设施可以减缓治理后水体的污染、改善环境,同时也方便日常的管护和维护工作。
5.日常巡查和维护
治理黑臭水体后,需要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防止黑臭水体再次复发。这包括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定期开展区域水质巡查机制、建立应急反应处理机制等。
6.验收标准
治理工作完成后,需要对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围绕排查识别、综合治理、监督管理等主要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督导检查工作进展、机制建设、落实成效。验收标准包括水体不黑不臭、完成水体治理措施、建有长效管护机制、群众满意、公示无异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