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北京理工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选作1.doc

发布:2017-05-01约5.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结构与算法统计》 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C++6.0环境,学习使用C++实现链表的存储结构;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进一步理解线性表、链表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内容 归并顺序表(选作)。 请按以下要求编程实现: 从键盘输入两个升序排列的整数序列linka和linkb,每个序列以输入0为结束标记。 将链表linka和linkb归并为linkc,linkc仍然为升序排列。归并完成后,linka和linkb为空表。输出linkc。 对linkc进行处理,保持升序不变,删除其中重复的整数,对重复的整数只保留一个,输出删除重复整数后的链表。 例如:linka输入为:10 20 30 40 50 0 linkb输入为:15 20 25 30 35 40 45 50 0 归并后的linkc为:10 15 20 20 25 30 30 35 40 40 45 50 50 删除重复后的linkc为: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三、程序设计 1、概要设计 说明程序的主要功能,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个程序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给出主要流程图。 应用单链线性表寄存数字序列。 ⑴单链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定义如下: ADT LinkList { 数据对象: D = { ai | ai ?ElemSet, i=1,…,n,n≥0 } 数据关系: R1 = { ai-1, ai | ai-1,ai ?D, i=2, …,n } 基本操作: Creat(LinkList L) 操作结果:构造单链线性表L。 MergeList(LinkList La,LinkList Lb,LinkList Lc) 初始条件:单链线性表La,Lb,Lc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归并La,Lb得到新的单链线性表Lc,Lc的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排列。 Delete(LinkList L) 初始条件:链表L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删除L中的重复元素。 Output(LinkList L) 初始条件:单链线性表L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输出单链线性表L中的各项值。 } ADT LinkList ⑵主程序流程 主程序首先调用Creat(LinkList L)函数,构造单链线性表La,Lb;再调用MergeList(LinkList La,LinkList Lb,LinkList Lc)函数归并La,Lb,得到新的单链线性表Lc,Lc的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排列;再释放La,Lb的头结点;再调用Delete(LinkList L) 删除Lc中的重复元素;最后调用Output(LinkList L)函数,在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 ⑶模块调用关系 由主函数模块调用创建模块、归并模块、删除模块和输出模块。 ⑷流程图 2、详细设计 ⑴数据类型设计 typedef struct LNode { int data;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结点类型,指针类型 ⑵操作算法设计 void Creat(LinkList L)// 构造单链线性表L { LinkList p,q; int num; L=(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L-next=NULL; p=L;//建立头结点 scanf(%d,num); while(num!=0)// 每个序列以输入0为结束标记。 { q=(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q-data=num; q-next=p-next; p-next=q; //插入到表尾 p=q; scanf(%d,num); } } void MergeList(LinkList La,LinkList Lb,LinkList Lc) //归并La,Lb得到新的单链线性表Lc,Lc的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排列。 { LinkList pa,pb,pc,p,q; pa=La-next; pb=Lb-next; Lc=(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Lc-next=NULL; pc=Lc; //建立头结点 while(papb) { q=(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if(pa-data=pb-data) //La,Lb中的数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