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移动通信概论.ppt
移动通信系统;自我介绍;课程讲授方案;课程分析;教学安排;教材: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第2版〕》,吴彦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通信原理》〔第7版〕,樊昌信、曹丽娜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无线通信根底》,DavidTsePramodViswanath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赵荣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移动通信系统》,陈威兵、何松华、彭曙光,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法。
总评成绩构成比例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第1章移动通信概论;本章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地图;移动通信的概念与意义1;2、移动通信的意义
移动通信是20世纪运输与通信二者高度开展而相互结合的产物,为整个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局部;
移动通信将在未来的电信普遍效劳中承担更多的义务并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移动通信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根底结构〔即运输、能源以及通信〕之一;
为实现21世纪“处处、时时、人人”的通信目标,移动通信肩负着更大的使命。
;移动通信的开展2;2、我国移动通信开展概况;3、移动通信不同侧面的开展;通信业务经历了单一语音业务到集成数据业务、图像业务等多媒体业务阶段;
通信规模从单机通信到系统通信,并开展到专线、专网通信;
网络结构由单一网开展到多区网;
网络制式从大区制转变为小区制;
移动速率能够逐步满足静止、步行、车速直到高速、航空的需要;;传播环境从室外扩展到室内;
系统覆盖从有限效劳区、国内效劳区开展到全球效劳;
通信容量经历了小容量、中容量到大容量、超大容量的开展;
通信终端不断变轻、变巧,从电子管、晶体管时代开展为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设备由硬件为主到软件为主;
运营由一家专营到数网竞争,等等。;4、移动通信的未来开展;通信的目标:从“电气通信”开展为“信息通信”,再向从“信息通信”向“信息流通”开展;
通信的业务:从单一的语音向数据、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业务开展;
通信的网络:从分立的网络向???合化、开放架构开展;
通信的终端:从单一的语音通信工具向智能化、多功能化等性质的便携设备开展;
通信的研究领域:从简单满足人们语言沟通的需求向如何充分利用五个感官〔触、尝、听、看、闻〕来满足人性的需求方向开展,并以延伸人的智能与情感为其目标,等等。;在这种形势下,下一代的通信网必然会出现三个世界:交换是IP的世界、传输是光通信的世界,而接入将是无线的世界。移动通信的开展也会随着整个通信行业的开展而开展。
从效劳的角度看,虽然移动通信最初是为了在移动环境中打而创造的,但是21世纪的移动通信绝不是单单为了打,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一开始就定位于多媒体业务,并提供无所不在的全球性效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移动通信有如下的开展趋势:;〔1〕移动开展的速度大大超过固定有线,成为信息通信产业的亮点。
〔2〕移动数据业务的比重将日益增长,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
〔3〕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正朝着智能化、宽带化、标准化的方向开展,并逐步成为接入互联网的主要设备。
〔4〕移动通信网络正朝着融合化、智能化、全球化的方向开展。;移动通信的根本特点3;1、通信的移动性;2、网络结构和管理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并不断演进;3、移动通信中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传播媒质的特性;4、移动通信综合使用了多种通信技术;5、移动通信对用户设备性能要求高;常用移动通信系统4;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图1-1蜂窝移动系统组成示意图;
①有频率复用功能。
②有越区切换功能。
③可信道分配与小区分裂。
④网络设备增多使系统的构成复杂。;〔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1〕信道容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
2〕话音质量和保密性差且盗用现象严重;
3〕适应性不强,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如无法与ISDN综合数字网相连接,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等非话业务。
另外,模拟蜂窝系统体制混杂、不能实现国际漫游、设备价格高等等,因此在2000年前后,各国逐步关闭了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我国也于2001年年底关闭了模拟网。;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缺乏,具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通信保密性和改善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