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汉语--语法十讲.pdf

发布:2018-07-19约43.07万字共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回顾与展望 一、继 承、吸 收 和 发 展 语 言 学 是 语 言学是一 门科学 ,而且是一 门领先 的科学 。科学 一 门科 学 ,而 且 这一术语是五 四以后才通行 的,我们 的祖宗称之为真知 是 一 门 领 先 的 科 学 。 灼见。 人们常说“实践 出真知 ”,这是一个 简化 了的命题 ,很 容 易使人误解 。实践是 出真知 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 件 。我 们 只能理解 为“实践才 能 出真 知 ”,不 能理解 为“实 践就能出真知”。 怎样 的实 践才 能 出真 知 ?有 两 种 不 同 的意 见 。一 种认为要善于观察 ,一种 意见认为要善于从实践 中提 出 问题 。善于观察指发现事物 间的种种联系 ,从而 归纳 出 一些见解和规律 。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是观察的 结 果 。可 是有 些 学者 不 这 么 看 。有个 叫波普 的哲学 家 做 了一次实验 。在一次讲演时,突然说 : “请大家观察, 仔细地观察 !”大家感到莫名其妙 ,于是 问他要观察什 么 。他 于 是说 ,任 何 人 总要 带着 问题 去 观 察 。没有 问 题,观察就失去意义。 从观察 中找寻规律 ,这是归纳 的过程 。提 出问题总 是在某种前提下产生疑 问,希望从 已知到未知,未知有 了 答案才 能满足 。这就包含 了演绎 。在科学上 ,归纳与演 绎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前人在观察 的基础上总结 出规律 ,我们在 吸收 的同 时要善于提出问题,例如王力先生 曾研究汉语 中的系词, 以“是 ”为代表 。 年出版的 《中国文法学初探》中说: “是字当做系词用,乃是六朝 以后的事情。”这一结论一直 为学者们所接受,即认为 “是”在上古时代只作指代词。 王力观察 了大量语料 ,立论是有根据 的。可是我们从 出 土的马王堆帛书中发现连用两个 “是”的句子,如 “是是彗 星 ”之类 。这 只能解 释 为前边 的“是 ”训“此 ”,后边 的“是 ” 属 系词 。这 就使 人们 怀 疑 系词产 生 于六朝 的说法 。不 过 ,话又说 回来 ,“例不十 ,法不立 ”,我们还得找寻更 多 的 资料。也就是说,提出了问题,还须进一步观察。 吕叔湘先生 曾一再强调务实 ,这是针对空谈理论而 不进行实际观察 的现象而说 的。我们在强调注重语言事 实 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完全 的归纳是很难做到 的。正 因 为如此 ,我们应当经常对现成 的规律加 以补充或修正 。 我 们 应 当 经 常 对 现 成 的 例如现有 的词类是不完全归纳 的结果 ,所 以不能把所有 规 律 加 以 补 充 的词都包括在 内。 或 修 正 。 吸收国外 的成果包括两种 内容 :一是 国外研 究汉语 的成果,一是国外研究语言的理论和方法。 汉语作为使用人 口多、历史悠久的语言,已成为世界 性 的研究对象 。外 国学者对汉语 的研 究有超过 中国学者 的。例如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构拟汉语 的中古音和研 究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