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的计算,大家可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
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
1、栅隙
(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25~40mm,机械清除16~25mm。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50~100mm。
(3)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
(1)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栅渣/废水)。
(2)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其他参数
(1)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格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大中型格栅间内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
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
(1)栅槽宽度B
式中,S为栅条宽度,m;n为栅条间隙数,个;b为栅条间隙,m;为最大设计流量,m3/s;a为格栅倾角,(°);h为栅前水深,m,不能高于来水管(渠)水深;v为过栅流速,m/s。
(2)过栅水头损失如
式中,h0为计箅水头损失,m;k为系数,格栅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3;ζ为阻力系数,与栅条断而形状有关,按表2-1-1阻力系数ζ计箅公式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m/s2。
(3)榭后槽总高H
式中,h2为栅前渠道超高,m,—般采用0.3。
(4)栅槽总长L
式中,L1为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L2为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H1为栅前渠道深,m;B1为进水渠宽,m;α1为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展开角度,(°),一般可采用20。
(5)每日栅渣量W
(2-1-5)
式中,W1为栅渣量,m3/103m3废水,格栅间隙为16~25mm时,W1=0.10~0.05;格栅间隙为30~50mm时,W1=0.03~0.01;Kz为城市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污泥池计算公式
一、地基承载力验算
1、基底压力计算
(1)水池自重Gc计算
顶板自重G1=180.00kN
池壁自重G2=446.25kN
底板自重G3=318.75kN
水池结构自重Gc=G1+G2+G3=945.00kN
(2)池内水重Gw计算
池内水重Gw=721.50kN
(3)覆土重量计算
池顶覆土重量Gt1=0kN
池顶地下水重量Gs1=0kN
底板外挑覆土重量Gt2=279.50kN
底板外挑地下水重量Gs2=45.50kN
基底以上的覆盖土总重量Gt=Gt1+Gt2=279.50kN
基底以上的地下水总重量Gs=Gs1+Gs2=45.50kN
(4)活荷载作用Gh
顶板活荷载作用力Gh1=54.00kN
地面活荷载作用力Gh2=65.00kN
活荷载作用力总和Gh=Gh1+Gh2=119.00kN
(5)基底压力Pk
基底面积:A=(L+2×t2)×(B+2×t2)=5.000×8.500=42.50m2
基底压强:Pk=(Gc+Gw+Gt+Gs+Gh)/A
=(945.00+721.50+279.50+45.50+119.00)/42.500=49.66kN/m2
2、修正地基承载力
(1)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rm
rm=[1.000×(20.00-10)+2.000×18.00]/3.000
=15.33kN/m3
(2)计算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r
考虑地下水作用,取浮重度,r=20.00-10=10.00kN/m3
(3)根据基础规范的要求,修正地基承载力:
fa=fak+ηbγ(b-3)+ηdγm(d-0.5)
=100.00+0.00×10.00×(5.000-3)+1.00×15.33×(3.000-0.5)
=138.33kPa
3、结论
Pk=49.66fa=138.33kPa,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