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道:“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文中描述的这一制度()
A.根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宗教传统B.有利于古代印度各阶层的团结
C.导致古代印度频繁遭受外族的入侵D.凸显了古代印度文化的等级性
2.有学者写到,西欧城市市民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不像领地上的农奴受种种限制,无需服劳役,无需缴纳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可以自由迁徙,自己择偶”。由此可知,市民阶层的兴起()
A.打击了国王势力B.巩固了庄园制度
C.维护了基督教会D.促进了城市发展
3.约公元前506年,因斯巴达在出兵雅典时两个国王之间发生纷争,斯巴达人不仅规定两王以后只能一王出征,国王出征时,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公元前4世纪前期,绝大多数的宣战和出兵,都出自监察官的决定。这说明()
A.监察官成为国家权力中心B.国王逐渐丧失军事统帅权
C.斯巴达政体存在民主因素D.最高权利归属尚不明确
4.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康斯坦提乌斯(337-361年在位)在两河流域大规模屯兵,其目的并非扩张、侵占领土,而是“在底格里斯河我们这一侧拉起警戒线,监督波斯国王可能入侵的地方”。这表明()
A.波斯人未曾征服过两河流域
B.拜占庭帝国初期两河流域实现统一
C.罗马帝国鼎盛期疆域已恢复
D.两河流域成为拜占庭帝国东部边疆
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搜集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强盛的拜占庭帝国、伊凡四世加冕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中古时期的欧洲B.古代的非洲C.中古时期的亚洲D.古代的美洲
6.随着罗马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女反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
A.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B.有力地维护了罗马共和政体
C.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D.使公民具有了社会责任意识
7.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
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B.推崇中国儒家思想
C.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8.中古西欧,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体系与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体系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内部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对抗与制约,也存在合作与利用,教权对王权的制约与抗衡,使中古西欧的神性与俗性并驾齐驱。这说明中古西欧()
A.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B.国家上层构建存在二元体制
C.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D.封建社会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9.有史家认为“虽然道路、圆形剧场、城市的根基、水渠和市场都是其丰功伟业的实物见证,但罗马帝国的遗产和希腊民主时期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遗产一样,是观念性的。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笔遗产”的是()
A.元首制B.罗马法C.万神殿D.大竞技场
10.“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A.阿拉伯帝国信奉宗教B.阿拉伯人依靠基督教扩张
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D.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11.图3所示培高平台田地,能在没有现代化工具和化肥的条件下获得作物丰收,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成本是用来开挖渠道和培高平台的劳动力。培高平台田地()
A.促成农业生产系统的自我支持B.能保证农业丰收并节省劳动力
C.体现玛雅文明先进的环保意识D.借鉴阿兹特克人浮动园地经验
12.中世纪的欧洲人并不关心地理科学,直到17世纪,欧洲人才开始根据实地考察和科学测算绘制地图。法国出现了三角测量法,使地图绘制更加精确,英国利用海上计时器测量海上经度,完善了航海图的绘制。材料表明()
A.殖民扩张的需要推动地理科学进步B.地理科学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
C.地图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