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会计学原理(第2版)(陈国辉)第1章-总论精选.ppt

发布:2017-06-06约5.8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产生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 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发展 萌芽阶段 古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 自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为止。这一时期称之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者称之为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标志为会计职业的产生。 时间大约从15世纪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末。标志是产生了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会计信息 系统论 会计管理 活动论 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一、两种会计观点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一、两种会计观点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观点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是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 综上所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应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所涉及的内容使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 技术性:为了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过程,人们总结了对经济活动记录、反映、分析、检查等一套会计专门的科学方法,用于管理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 社会性:指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牵涉到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潜在投资者等一系列的外部和内容利益主体。 二、会计的属性 股 东 债权人 政府机关 供应商 职 工 顾 客 会 计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 会 计 学 科 理论会计学 应用会计学 会计史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审计 会计理论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与会计的信息系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与会计的控制系统 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以国家财经法规和纪律为准绳 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贯彻在会计主体的经营全过程 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事前、事中、事后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没有会计反映提供可靠、完整的会计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客观依据,也不无法进行会计监督。 监督职能又是反映职能的保证,没有监督职能进行控制,提供有力的保证,就不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的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是辩证统一的。 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的含义 会计目标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关于会计目标的两种学术观点 决策有用观 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 二是关于经济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关于会计目标的两种学术观点 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承担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并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 (2)资源的受托方承担如实地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义务; (3)资源受托方的管理当局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 会计目的是相对于会计实践活动而主观提出的,它不发生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目标属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一经明确,作为其具体化的会计职能就确定了。 会计目的只能通过影响会计目标而促使我们去发展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并且借助其发展来促进会计目的的实现。 会计目标与会计目的、会计任务 会计任务是人们主观提出的,它是就会计工作而言的,是进行会计工作之前的一种设想,虽然会计目标也是人们主观提出来的,但是,它是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不是对整个会计工作提出的目的和要求。 会计目标与会计目的、会计任务 一、会计方法体系 会计的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方法主要是用来反映会计对象的,即资金活动。 第四节 会计的方法 会计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 对各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 利用会计核算的资料,对经济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 根据会计核算,检查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会计核算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处理。 二、会计核算方法 经济业务发生 原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