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及预防考核试题.docx
职业暴露及预防考核试题
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职业暴露?()
A.护士在给患者抽血后,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伤
B.医生在办公室喝水时不小心烫伤
C.保洁人员在打扫病房时摔倒
D.行政人员在打印文件时被纸张划破手指
答案:A。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护士被污染针头刺伤,接触到了可能致病的病原体,属于职业暴露;B选项是普通的烫伤意外,与职业危险因素无关;C选项保洁人员摔倒不属于接触职业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D选项行政人员被纸张划破手指未涉及职业相关的危险致病因素。
2.针刺伤后,应立即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报告护士长
B.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C.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D.用碘伏消毒伤口
答案:B。针刺伤后首先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以减少进入体内的病原体数量,然后再进行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用碘伏消毒伤口等操作,最后报告护士长等进行后续处理。所以首要措施是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3.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中,以下错误的是()
A.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
B.进行侵袭性操作时应戴护目镜
C.操作完毕后,可将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
D.为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时,可不用穿隔离衣
答案:D。为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等操作时,必须穿隔离衣,以防止血液、体液等溅到身上造成职业暴露。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时戴护目镜、操作完毕后将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都是正确的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4.以下哪种消毒剂不能用于职业暴露伤口的消毒?()
A.碘伏
B.75%酒精
C.过氧乙酸
D.生理盐水
答案:D。生理盐水主要用于冲洗伤口,不具有消毒作用。碘伏、75%酒精、过氧乙酸都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用于职业暴露伤口的消毒。
5.职业暴露后,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应在()
A.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
B.即刻、2周、4周、8周
C.即刻、3个月、6个月、9个月
D.即刻、6个月、12个月、18个月
答案:A。职业暴露后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时间点通常为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填空题
1.职业暴露主要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类。
答案:生物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如接触病原体;化学性职业暴露如接触化学消毒剂等;物理性职业暴露如电离辐射、锐器伤等。
2.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____,再用____和____冲洗伤口。
答案:损伤处的血液、肥皂水、流动水。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进入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并对伤口进行初步清洁。
3.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应在____小时内开始,最好在____小时内实施。
答案:24、1。尽早开始预防性用药可以提高预防效果,最好在1小时内实施,最长不超过24小时。
4.对于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____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同时接种____。
答案:24、乙肝疫苗。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5.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是既要防止____,又要防止____,强调双向防护。
答案: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判断题
1.只要戴了手套,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就不会发生职业暴露。()
答案:错误。戴手套可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但不是绝对的防护措施。手套可能会有破损、渗漏等情况,而且在脱手套等操作过程中也可能接触到污染物质,所以即使戴了手套也可能发生职业暴露。
2.职业暴露后,应隐瞒不报,自行处理。()
答案:错误。职业暴露后必须及时报告,以便进行评估、处理和随访。隐瞒不报可能会延误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导致严重后果。
3.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嘴吸吮伤口,以排出污染血液。()
答案:错误。用嘴吸吮伤口可能会使病原体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体内,增加感染的风险,不能用嘴吸吮伤口,应按照正确的方法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4.只要接触患者的物品都需要进行严格消毒,属于标准预防的措施之一。()
答案:正确。标准预防要求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接触患者的物品都需要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
5.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只需要服用一次即可。()
答案:错误。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通常需要按照规定的疗程和剂量服用,不是只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