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复制详解演示文稿.ppt

发布:2022-06-21约1.04万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气体交换及运输 呼 吸 气体交换 气体运输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气体交换原理: 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为该气体的分压。 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无定向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高分压区域向低分压区域扩散。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肺和组织内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 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 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因素: 气体分压差、溶解度和分子量 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 通气/血流量比值(VA/Q)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气体 O2的运输 CO2的运输 98% O2 95% CO2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 气体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运输形式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 每个血红素分子含一个亚铁离子,称为亚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离子能结合一个氧分子,但这种结合是疏松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亚铁的价数不变,故称为氧合(oxygenation),而不是氧化(oxydation)。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HbO2 O2分压升高 Hb+O2 O2分压降低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②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后铁为二价,该反应是氧合反应 ①反应快而可逆,不需要酶的催化,只受氧分压的影响 ③单独的血红素不能有效地结合氧 1分子的血红蛋白可以和4分子的氧结合 该反应有以下特点: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Hb氧容量(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100 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Hb氧容量 氧含量(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 ——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Hb的氧含量 Hb氧饱和度 ——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Hb氧饱和度。 Hb氧容量 Hb氧含量 Hb氧饱和度(%)= ×100% 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氧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 氧离曲线或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该曲线表示不同PO2下O2与Hb分离情况,同样也反映了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氧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①氧离曲线呈“S”形,是血液 运输O2有效的特性表现。 ②第一阶段:PO2值在8~13.33 kPa (60~100mmHg )——维持氧饱和度 ③第二阶段:PO2值在5.33~8.0kPa——安静条件下代谢所需 ④第三阶段:PO2值在2.67~5.330kPa——机体的氧储备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氧离曲线的位移: Hb与氧的结合与分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当氧离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表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发生了改变。 曲线右移:表明Hb与氧的亲和力下降。 表明Hb与氧的亲和力增加。因为曲线左移后,在低氧条件下,Hb仍然有较高的氧饱和度。 曲线左移: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①、pH值和CO2浓度的影响 ②、温度的影响 ③、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④、Hb自身性质的影响 影响氧离曲线位移的因素: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八页。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二氧化碳在体内的运输也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5%) 碳酸氢盐(87%)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进入红细胞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能直接与血红蛋白的自由氨基结合,形成氨甲酰血红蛋白(carbaminohemoglobin),并能很快解离。 Hb-NH2 + CO2 Hb·NHCOOH 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调节它的主要因素是氧合作用。 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四、呼吸的调节 另一方面是随意的控制,主要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它可以改变正常的呼吸节律,进行与意识有关的活动,如:屏气、说话、唱歌等。 中枢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动节律性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低位脑干的功能而产生正常的呼吸节律。 呼吸中枢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的体液调节 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呼 吸 结 论: 1、延髓存在 基本的呼吸中枢 2、脑桥 的1/3处存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