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期末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欧债危机:
一些欧洲国家无力偿还以自己国家主权担保的外债带来的债务危机.
量化宽松:
当短期利率接近于0时,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税收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又大幅削减 会使政府财政开支被迫突然减少,使支出曲线上看上去状如悬崖,故得名“财政悬崖”。“财政悬崖”(Fiscal Cliff)一词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初使用,用以形容2013年1月1日这一“时间节点”上, 自动削减赤字机制的启动,会使政府财政开支被迫突然减少,使支出曲线上看上去状如悬崖,故得名“财政悬崖”。短期贷款拍卖机制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根据美联储的最新举措,投资银行等机构可以用抵押贷款证券作抵押,向央行换取国债,并以后者筹措现金,来缓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压力。与以往注资措施不同的是,央行不仅接受政府担保的优质抵押证券,而且接受普通AAA级抵押证券。抵押品门槛的降低,显然是为了在信贷危机的源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该机制的建立使商业银行有了从中央银行获得短期贷款的新途径,美联储希望这一机制能刺激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活动以及商业银行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放贷活动。(贬值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对经济有紧缩作用。
要想通过货币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则在贬值时,国内名义货币供应不能增加。原因:R=Md-D,若D与Md同时增加,并且D的增加等于甚至大于Md的增加,则贬值不能改善国际收支,甚至可能恶化国际收支。
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只要一过不是严重依赖于通胀式的货币供给增长来为政府支出融资,那么一过就不会出现长期逆差。
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国内货币政策进行纠正。
只要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的货币需求变动不被国内信用的扩张所抵消,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通过货币需求的上升而改善国际收支
如果一价定律成立,那么中央银行必须在汇率稳定与本国价格稳定之间作出政策选择。
汇率制度
1. 汇率制度:
定义:
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波动及汇率维持方式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包括:
确定货币汇率的原则
维持与调整汇率的方法
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与政策等
明确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
固定汇率制度:
定义:
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
特点: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对本币都规定有平价,或金平价,或对某一外国货币的平价;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市场汇率围绕平价波动的幅度很小。
货币局制:
定义:
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对本国货币的发行做特殊限制以保障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是一种特殊的固定汇率制度。
与普通固定汇率制的区别:
货币局制对汇率水平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极难改变汇率水平。
对储备货币的创造来源做了严格的法律限制,遵守“后备原则”。
后备原则:货币局只有在持有外国货币作为后备的时候才能发行货币。
货币局制对货币局为财政赤字融资做了严格的限制。
要求货币发行必须以一定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且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要求。
名为“货币局制”的原因:
货币发行量不取决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愿或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而是取决于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作准备金的外国货币的数量。
香港的货币局制—联系汇率制度
评价:
货币局制在处理汇率的灵活性与可信性这一主要问题时采用了将可信性推至极端的做法。
采用货币局制的一般都是将外部均衡的目标摆在突出重要地位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如HK,新加坡,阿根廷等。
浮动汇率制度:
(1)定义:
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当今世界上,由于政府力量强大和对经济生活日益加深的干预,各国政府同样也或多或少对汇率水平进行干预和指导.当干预程度较高时,浮动汇率制就成为管理浮动汇率.
(2)分类:
按政府是否干预划分: 自由浮动 管理浮动
按被钉住货币的不同划分: 盯住单一货币浮动 钉住合成货币浮动
按汇率浮动的形式划分: 单独浮动 联合浮动
(3)浮动汇率制相对固定汇率制的特点:
①浮动汇率形成多样化,各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汇率浮动形式
②现实中纯粹的自由浮动汇率制是不存在的,各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会进行干预,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③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
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复杂化
⑤“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中间汇率制度:
(1)定义:指汇率运行的基本特征介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之间的汇率制度。
(2)爬行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