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北方平原区地下水通报 2007年第3期.doc

发布:2017-06-06约1.07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综 述 2006年9月1日~2007年9月1日(以下简称统计时段),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以下简称监控区*)平均降水量527.5mm,与上年同时段基本持平,比多年均值偏少7%。 统计时段内,监控区约2/5的区域地下水位呈上升态势。上升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南部、西部和西北的东部地区,面积28万km2,约占监控区面积的38%。下降区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大部、黄淮海平原西北部和西北的西部等,面积46万km2,约占监控区面积的62%。 统计时段内,监控区的地下水储存量约减少78亿m3。储存量减少区内共减少储存量约134亿m3,海河流域平原、松嫩平原减少最多,共减少80亿m3;储存量增加区内共增加储存量约56亿m3,仅淮河流域就增加了31亿m3,占总增加储存量的3/5。 若按上一年度降水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强度,预计到2008年6月1日,监控区内的地下水位总体将呈弱下降趋势,松辽平原大部、黄淮海平原西北部、西北地区西部地下水位将出现大范围的下降,平均降幅在0.1m~0.8m之间,海河流域西北部、松嫩平原中部和北部、西北地区西部的局部地区降幅将超过1m。 (注:本期通报所叙述的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 一、降水量分析 统计时段内,监控区的平均降水量527.5mm,与上年同时段基本持平,比多年均值偏少7%。各省降水量统计数据详见表1。与上年同时段相比,安徽、甘肃分别增加26%、21% ,内蒙古、天津分别减少21%、20%;与多年均值相比,安徽、甘肃、青海、江苏偏多15%以上,内蒙古、天津、北京偏少30%以上。 表1 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降水量表 省级行政区 名 称* 降水量(mm) 增(+)减(-) ΔT1与多年均 值比较(%) ΔT1 ΔT2 mm (%) 北 京 401.0 412.0 -11.0 -2.7 -32.6 天 津 392.7 488.8 -96.1 -19.7 -33.1 河 北 404.6 446.7 -42.1 -9.4 -26.3 山 西 393.5 460.4 -66.9 -14.5 -16.5 内蒙古 251.2 316.4 -65.2 -20.6 -35.3 辽 宁 501.0 460.9 40.1 +8.7 -27.1 吉 林 332.9 393.0 -60.1 -15.3 -28.3 黑龙江 387.5 446.5 -59.0 -13.2 -25.1 江 苏 1045.3 1056.6 -11.3 -1.1 +16.0 安 徽 1176.5 934.8 241.7 +25.9 +36.1 山 东 685.0 757.0 -72.0 -9.5 +4.9 河 南 831.3 738.6 92.7 +12.6 +12.1 陕 西 622.8 622.1 0.7 +0.1 +8.1 甘 肃 134.9 111.8 23.1 +20.7 +20.6 青 海 206.5 176.6 29.9 +16.9 +17.4 宁 夏 223.3 199.0 24.3 +12.2 +14.5 平原区均值 527.5 540.3 -12.8 -2.4 -6.9 注:ΔT1 :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1日; ΔT2 :2005年9月1日至2006年9月1日; *:江苏、安徽均系淮河流域部分;河南不包括长江流域部分;甘肃、陕西、青海分别指 河西走廊、关中平原、柴达木盆地和湟水河谷平原。 松辽流域平原区:平均降水量365.2mm,比上年同时段减少13%,比多年均值偏少27%,降水量北部大于中部和南部。与上年同时段降水量相比,北部、中部、南部均减少10%左右;与多年均值相比,北部、中部、南部均偏少27%左右。 海河流域平原区:平均降水量418.6mm,比上年同时段减少13%,比多年均值偏少25%。降水量南部大于北部。与上年同时段降水量相比,东北部基本持平,其它地区减少10%~20%;与多年均值相比,南部偏少20%左右,北部偏少30%。 黄河下游平原区:平均降水量526.8mm,比上年同时段和多年均值少18%、27%。降水量的总体分布是东部多于西部。与多年均值相比,东部偏多8%,西部偏少29%。 淮河流域平原区:平均降水量1003.2mm,比上年同时段增加10%,比多年均值偏多23%。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增。与上年同时段相比,东部基本持平,西部增加20%以上。与多年均值相比,东部偏多16%左右,西部偏多20%~40%。 山西省诸盆地:平均降水量393.5mm,比上年同时段减少15%,比多年均值偏少17%。与多年均值比较,各盆地降水量均偏少,偏少程度在10%~40%之间。 西北地区:降水量与上年同时段相比,湟水河谷平原、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