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与研究》11-4-天津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影.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4卷 第4期 地质调查与研究 Vol.34 No.4
2011年12月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Dec.2011
天津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杨耀栋 ,李晓华 ,王兰化 ,李长青 ,刘振辉1 1 1 2 1
(1.天津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天津 300191;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
摘 要:天津市地下水位监测工作已经开展了将近40年,监测区覆盖整个平原区。根据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笔
者对区内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不同含水层组的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天津平原区
地下水位动态受水文地质条件、降水和开采条件的控制,不同类型地下水动态规律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差异,除降
水量、温度等自然因素外,开采地下水是影响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天津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P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11)04-0313-08
1引言 原、海积冲积低平原和海积低平原。水文地质条件
[4]
由简单到复杂,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 。根
地下水位监测是通过对区域地下水位进行长期 据王兰化等在2004年前的研究,在含水层结构上,
监测、分析、研究,掌握地下水形成、分布、运动规律, 由砂砾石层向南递变为中粗砂、中砂、中细砂和粉细
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利用,水资源保护以及农业发 砂;富水性逐渐变差,浅部水质变咸,由全淡水区变
展、城镇交通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一项前期性 为有咸水区,且咸水体增厚,咸水底界埋深逐渐变
[1]
的基础工作,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特点 。地表水拦 深,从北部小于40m变为160 ~200m。供水条件变
蓄、地下水过量开采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地下水自然 差,有咸水区约占全市面积的85%以上。平原区北
演化规律,导致地下水环境、补给方式和地下水更新 部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面积较小;平原区南部咸水广
速度等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 [5]
泛分布,淡水资源较贫乏 。
用,产生了一系列因不合理开发水资源造成的环境 平原区松散层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含水组,第I
[2]
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在天津市 含水组底界深度一般在70m以上;第II含水组在宝
平原区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分析 坻断裂以南,一般底界埋深160 ~220m,在宝坻断裂
了天津市平原地区不同含水层组的水位动态特征及 以北底界埋深为110~200m;第III含水组底界深度
其影响因素,认为天津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及时空 260~340m;第IV含水组底界深度360 ~430m;第
分布受多因素控制,这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 Ⅴ含水组底界深度500~550m。第I含水组属于浅
源,为政府制定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具有十分重 层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