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做工作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标题:一个沉重的话题--你不能不做工作狂(转载) 几乎所有欢乐的取得都要经历痛苦,只是承受痛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可是不管怎样,我们绝不应自暴自弃,为了成功,惟有竭尽全力,默默忍受一切.等待我们的当然并不都是成功和喜悦,但是我们最终明白,那此曾经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希望拥有的美丽日子.一个沉重的话题--你不能不做工作狂现在再劝人们去做工作狂(Workaholic),已经变得不合时宜.相反,崇尚享乐主义、追求轻松生活,却是很受欢迎的话题.称赞别人“你很懂享受”,比说“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让对方听了心花怒放.一些时尚类杂志似乎也更愿意淳淳劝导人们“你太累啦,你该歇歇啦”,而且乐于靠着介绍高尔夫、豪华游轮等各种“泊来品”的休闲方式来回避他们对教化大众所担负的职责. 这种缺乏反省的享乐倾向,令人担忧地塑造了一批又一批过于懒散、叛逆、缺乏敬业精神的“Lazy一族”.人力资源专家们由此发问:目前中国社会是否富足到了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歇息的程度?我们的工作饱和度是否到了亟需减负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拥有了不经努力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天赋?如果不是,怎可不做工作狂!别人都是工作狂话说回来,谁自愿做工作狂?多半还是被别人逼出来的.笔者刚踏入策划界的时候,一次在临下班前接到任务,要求为某项策划活动写新闻通稿,言明须在次日中午之前上交.当时接到同样任务的,还有另两名同事.很不凑巧的是,晚上大家都得一起陪重要客户吃饭;更不凑巧的是,有几个人当场就喝趴下了,特别是我的那两位同事,几乎已经站立不稳,散席后,还要靠别人开车把他们送回家.我也没少喝,回到家,尽管头痛得不行,但心里却异常清楚,知道这时候不可以倒头大睡,因为还有工作没完成呀.为保持清醒,我一遍一遍地用自来水淋头,写一会儿稿子,就跑出去狂吐一阵,涕泪交加地回来继续写.这样到临晨1点多,才算把稿子赶出来了.但我终究还是没能在领导面前抢得头功——因为第二天一早,同样将打印稿端端正正地摆到领导桌上的,还有我的那两位同事;而且其文章思路之清晰、遣辞之准确,怎么看都不像是“酒后胡话”——这实在大出我的意外.我原本以为,前夜他们都醉成那个样子,况且第二天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赶工,没有人还会像我一样拼命.我的同事是在怎样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此项工作的,可以从想象得之;我更清楚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克服身体的不适、玩命地投入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在想,如果我休息了,别人不休息怎么办?如果我不“开夜车”,别人万一连夜把稿子赶写出来怎么办?同事间这种相互“学、比、赶、超”的现象,在很多民营企业里尤为突出和常见.特别是一些浙籍民企,据我所知,在其管理、销售、设计人员等队伍里,日常的工作节奏已快得几乎到了发疯的地步.工作人员把他们的工作时间都自动延长了,因为谁也不希望成为第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我有一名在浙江某著名服装企业担任高管的朋友,对此表达了他的感慨:“周围那些极其相似的人把你包围了,而那些管理公司的人也都是一模一样的工作狂,因此你只有不停地去干.”这种气氛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工作规则,因此这些民企的工作效率总是异乎寻常的高.哪一天闲下来,哪一天下课提一个问题:你是乐意多承担一些工作,还是天天巴望着工作量越来越少?傻瓜才愿意多做事!可我的另一位在家电界工作的朋友,却甘做这种“傻瓜”.一年前,朋友是所在企业终端科的科长,只负责对销售终端布置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可他好象喜欢跟什么工作都沾些边——企业培训导购员之时,他是当仁不让的组织、策划和对口管理部门;对外采购买赠活动所需的礼品,他老到的谈判能力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熟知程度,使领导同意由他负责具体的评审、采购工作;他还大包大揽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为此安排专人每日为企业高层与相关职能部门整理、送报各项最新资讯……现在,朋友的部属已从起初的2名,增加到了近20名;而且随着人员的扩容和职能的增多,其所在的部门,也从科级待遇升格为部级编制.到这时候,还有谁会说他是“傻瓜”?所以,在对前面的问题作出回答之前,我们最好先明白一个道理:你当然有权利选择最轻松、最惬意的工作,但是,老板也有权利选择最敬业、最卖命的员工.人在职场,如果对上头交办的事务和其他部门商请的工作,能推就推、能挡就挡,恒常以“这事我做不了”、“你还是找别人吧”应对之,到头来就会发现,你所在部门的重要度与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低、你自己的话语权与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当有一天你终于完全闲下来的时候,不止你的部门要被“连锅端”,甚至就连你本人,也将面临下课.没有企业愿意出钱养闲人.我知道在日本,哪个男人如果下班后早早回家,会被老婆瞧不起.因为这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老公不够敬业、不够勤奋; 二是在单位里无足轻重、领导没有事情给他做,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