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学课上以生为本的教学.doc

发布:2017-03-26约1.41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落实 重视演示实验,师生共演示,失败也期待 科学的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科学情景,便于学生明确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应用知识。“魔镜”取火,漏斗下“听话”的乒乓球,瓶吞鸡蛋,三棱镜“变”出的彩虹,“覆水杯”实验水流不出来,这些实验都使学生惊奇不已。 在教学中,我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尽可能的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科学现象和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得兴趣和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我尽可能将这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来做,自己则在旁服务和指导。虽然有时候会失败,但是孩子们仍然兴致勃勃的分析失败原因,然后很期待下次的演示实验。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把液体倒进水里》这一课,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食用油、水和蜂蜜。然后让学生按照喜欢的顺序把这三种液体倒入试管中,最后得到不论什么顺序倾倒,都是蜂蜜在最下面,水在中间,食用油在上面,从而得到了蜂蜜比水重,油比水轻。 还有同样是这节课中的“水火山”实验,展示之后孩子们觉得神奇极了,了解了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就像火山一样。 加强分组实验,教师尽量放手,学生合作交流 分组实验室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因此我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分组实验的机会,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我会事先做好计划,课前提示学生自学预习等等。实验时,尽量每组人数最少,符合实验要求,做到人人动手,相互纠正、帮助,达到会独立操作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第四单元第五课《降落伞》这一课,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本,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材料,例如面巾纸,塑料,花布等等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降落伞,并且做实验研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的因素。孩子们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结论,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汇报的时候精彩纷呈,有的汇报与伞绳的绳长有关,有的汇报与伞面的大小有关,有的汇报与伞下面悬挂物的轻重有关,有的汇报与放飞的高度有关等等。看着他们一个个开心的笑脸,听着他们一声声动听的汇报,我知道,这节课时成功的,孩子们的收获也是巨大的。这是我充分放手的一节课,他们学到的知识也是最多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不能用我们固有的思维来引领孩子们,限制孩子们,而是应该在课堂上充分放手,以学生为本,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想他们所想,想他们敢想,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想去验证,去得到结论,我想这样他们的思维将会更高,更远,学习也会变得得越放松,越开心,越有成效,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吧,使孩子们爱思考,爱科学,爱实验,爱动手。 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兴趣,了解科学就在身边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兴趣,了解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还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小实验或者小制作,把所遇到的问题变成通过制作或者实验来研究的课题。 如:让学生用日常用品制作“土电话”的小实验,通过制作学生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可以传声。又如:让学生用几种不同颜色的液体调制“鸡尾酒”,使学生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浮沉与倒得顺序无关,并明确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课外小实验,使科学走进生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更高,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