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2025).pdf
12.1杠杆(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
课题12.1杠杆
1.能识别出杠杆,准确找出杠杆的五要素。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
行相关计算。能对杠杆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辨析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了解杠杆是一种模型,初步认识模型建构在物
教学理学中的作用。
目标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基于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
养获取、处理信息和分析论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4.了解不同时期杠杆的应用,感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
作为“简单机械”的第1节,杠杆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
节主要包括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探
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
实验。教学中要在实验思路、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
教材
会,使他们加深体验。同时也要适当指导,毕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对学生来
分析
说有些难度。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课堂上为了使学生
能较准确地画出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不宜花费过多时间训练,
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知识基础: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力学的基本概念,如
力、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等。同时,他们也学习了简单的机械运动规律,如匀
速直线运动等。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认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杠杆,如门把手、
剪刀、钳子等。这些物品的使用让学生对杠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他们能够初
步理解杠杆的基本作用,即能够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然而,这种认知往往是零
学情分析
散的、表面的、不系统的,不了解其原理。
心理特征: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他们喜欢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互动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羊角锤、木板、钉子、瓶起子、钢
教学丝钳、指甲刀、托盘天平等。
器材多媒体ppt,包含视频:《杠杆和杠杆的五要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
件》、《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观察图的跷跷板、羊角锤和开瓶器等机械,你认为这些机械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呢?
思考问题,进
入情境。
学习新课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播放图片并提问】观察生活中使用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