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 包装色彩学 2-2.pdf

发布:2017-06-13约1.21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色彩的物理理第二章 色彩的物理理论 论 第二章 色彩的物理理第二章 色彩的物理理论论 第二第二节: 节: 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混合 第二第二节节: : 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混合 一 色光加色法一 色光加色法 一 色光加色法一 色光加色法 (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 三原色的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 成。另外,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 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色数目最多。 在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中,光源色与光源、眼睛和大脑三个要素有关,因此对于色 光三原色的选择,涉及到光源的波长及能量﹑人眼的光谱响应区间等因素。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色光混合是亮度的叠加,混合后的色光必然要亮于混合前的各个色 光,只有明亮度低的色光作为原色才能混合出数目比较多的色彩,否则,用明亮度高的 色光作为原色,其相加则更亮,这样就永远不能混合出那些明亮度低的色光。同时,三 原色应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不能集中在可见光光谱的某一段区域内,否则,不仅不能混 合出其它区域的色光,而且所选的原色也可能由其它两色混合得到,失去其独立性,而 不是真正的原色。 在白光的色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色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 光谱上,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 其中色光所占据的区域有所改变。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绿(G)、蓝(B)三色 光的颜色最显著,其余色光颜色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得到的这三种色光的波 长范围分别为:R(600~700nm),G(500~570nm),B(400~470nm)。在色彩学中,一 般将整个可见光谱分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品红 光是光谱上没有的,我们称之为谱外色。如果我们将此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 光;而将此三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就可得到多种不同色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 细胞、感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 较强的刺激,就会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人眼的三种感色细 胞,具有合色的能力。当一复色光刺激人眼时,人眼感色细胞可将其分解为红、绿、蓝 三种单色光,然后混合成一种颜色。正是由于这种合色能力,我们才能识别除红、绿、 蓝三色之外的更大范围的颜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色光中存在三种最基本的色光,它们的颜色分别为红 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色光既是白光分解后得到的主要色光,又是混合色光的主要成 分,并且能与人眼视网膜细胞的光谱响应区间相匹配,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效应。这三 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光,混合色域最大;而且这三 种色光具有独立性,其中一种原色不能由另外的原色光混合而成,由此,我们称红、 绿、蓝为色光三原色。为了统一认识,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规定了三原色的 波长 =700.0nm, =546.1nm, =435.8nm。在色彩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常将 λR λG λB 白光看成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等量相加而合成的。 (二 )色光加色法 由两 或两种以上的色光相混合时,会同时或者在极 的时间内连续刺激人的视觉 器官 ,使人产生一 新的色彩感觉。我们称这种色光混合为加色混合。这种由两种以上 色光相混合,呈现另一种色光的方法 ,称为色光加色法 。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进行颜色匹配试验表 明:当红、绿、蓝三原色的亮度比例 为1.0000:4.5907:0.0601时,就能匹配出中性色的等能白光,尽管这时三原色的亮度 值并不相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