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浅析.ppt

发布:2018-06-20约1.6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言文字训练浅析 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邓蝶云 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训练? 训即训示,指导;练即反复学习。语言在这里显然是指口头语言文字及书面语言,合起来说,语言文字训练是学生有指导地反复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内容相统一的过程。 它由两个阶段构成: 1、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个过程的出发是语言文字,落实点仍是语言文字。 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只完成第一阶段,缺少第二阶段。 三、当前语言文字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训”,轻视“练”。教师讲得太多,问得太碎,学生读得太少,写得太少,想得太少,说得太少。  2.较为重视接受性的反复学习,较为轻视学生发现性的领悟、意会、体验、揣摩、顿悟。  3.较为重视训练的逻辑性、连贯性,较为轻视训练中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语言文字训练有什么特点? 概括地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以语言训练为主线,又集思想性、情感性、意趣性于一炉的全方位训练。 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思维训练。用词造句的准确和灵活,反映了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由于语文能力的提高是螺旋式的,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这种训练又具有综合性,既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训练重点,又要注意常规性训练。 五、以语言文字训练要注意哪些问题?   2、处理好“三个关系”   六、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二)围绕目标确定好训练点。   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既能体现语言文字规律,又能发展思维、陶冶学生思想,并且又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材料作为训练点。在小学阶段,字、词、句、段的训练是重点,词句训练又是重中之重。   (三)根据训练点,设计训练的程序。 训练程序的各个环节要节奏分明。步骤清楚。训练要有程序,但要避免程式化,课型不同训练目标不同。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训练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个过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步步深入,多次反馈,逐步到位。   (四) 落脚点:积累和运用。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选准训练点,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根据课文的思路特点对学生加强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综合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使语言文字训练的落脚在积累和运用上,从而使语言文字训练能优化、合理化,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七、语言文字训练有那些基本形式?   练习 * *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把语文教育与其他教育区分开来的最重要的标志。 如果语文课里不进行系统、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就成为空壳。 2、情感性 1、情境性 3、整合性 4、渐进性 1、抓好“三个统一”; (1)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2)语言文字训练与语文知识传授的关系。 (3)语言文字训练中“训”和“练”的关系。 (一)切合实际,把握训练的目标。 1、考虑五大要素: 训练目标的确实必须考虑到大纲的精神,教材的安排特点及要求,单元训练重点,课时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 2、树立五种意识。 1、训练点的确定,要考虑三个因素: (1)新课标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 (2)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状况; (3)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和特点。 1、比较法 (替换、 (缩句、 2、朗读法。 3、仿写。 4、想象法…… (1)词语 (2)句子 增删、 变序……) 句式变换、造句 修辞手法换……)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