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促进数学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

发布:2019-07-14约4.8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促进数学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现代数学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强调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又存在着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往往是小组活动忽视、冷落的对象,如何根据学困生形成的特点,促进他们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特别是中年级阶段数学学困生群体的形成,为我们面向全体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及其特点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计算能力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思维能力差,表现为无序性、无过程性。学习习惯:书写潦草,不工整,经常拖沓、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上课经常走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与老师、同学问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情感态度: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长期的对学习不负责任,导致在学习中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最终产生了对数学的畏难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了学困生智力的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参与学习活动。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当前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二、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教学法专家巴达尼伊指出:“几乎每一个班级中,总可以挑出能力不同的三类学生:能力发展高的、中等的和较低的”。克鲁捷茨基指出:“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个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或多或少地顺利掌握中小学数学课程的”。上海市某学校在“成功教育”中运用尝试成功策略,使大量的学困生逐步摆脱困境。这表明,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但可以转化。   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我们的教学必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是现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对实践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及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数学学困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的策略   结合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实践经验,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合理组建小组,注重结构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的发挥和合作学习的开展。其中,学困生的合理安排对合作小组和他本人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1)如果合作小组内学生的能力有差别,小组内部的讨论会更有效;(2)小组成员如能力普遍较低,他们无法展开讨论;能力较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也会发生问题;(3)如果小组中男女学生的数量不平衡,也会影响小组合作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中,学生往往只顾自己发言,不关注其他学生发言。针对这种现象,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实行小组角色分工。如一个讨论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这样,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能力全面锻炼。   在教学三年级上学期《统计》一课,要安排学生在小组中抛硬币,并记录正反的次数。于是,我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自己抛三次,并在别人抛的时候要报出结果,还要帮别人记录三次,轮流完成活动。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不空闲,即使学困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学生知识层次的差距,参与的积极程度不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我们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往往是按座位就近搭配分组,很多老师还特别注重好、中、差搭配结合,这样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往往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依赖的、主从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就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最差的。   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如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它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活动学习;同质分组:分好、中、差生组,它适合分层教学,针对好、中、差生的程度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异质分组:优、中、差生混合编组,它适合优生带动差生。   (二)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参与热情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比较淡化,他们在小组里不善动口、不善动手、不善用脑、不善用耳,参与热情始终不高。教师要致力于创设学困生乐于合作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现。合作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