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doc

发布:2015-09-20约2.93万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 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 (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彗尾主要知识点: 1、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见右图) 2、地球自转周期: 真正周期是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太阳日,为24小时。 3、地球自转速度(P14图1.16) (1)角速度约为15°/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零,地表其他各地角速度相等;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零。 4、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P14图1.17) 5、地球公转周期 真正周期是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6、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太阳运动到近日点的时间是1月初,运动到远日点的时间是7月初。 7、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速度较快,远日点速度较慢。 8、赤道平面指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道平面指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P15图1.18,注意图中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的位置以及黄赤交角的度数) 9、二分二至产生的原因 地轴的空间指向 一定时间不变 →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 二分二至 黄赤交角的大小 10、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请在下图中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二分二至如何判断? (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左倾左冬;(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春→夏→秋→冬。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产生地方时; (3)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没有偏转。 12、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13、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的自转运动。 14、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它把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P16图1.19) 15、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为24小时。 16、地方时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17、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180°经线为“国际日界线”。(P17图1.20) 18、区时的计算 (1)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 例如:东八区为8点,东九区为9点,东二区为2点。 (2)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 例如:东八区为20点,西五区为7点。 19、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 20、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产生四季更替和五带。 21、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c) 春秋分日:(1)全球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2、夏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a) 夏至日:(1)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3、冬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b) 冬至日:(1)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4、天文上的四季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25、气候统计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