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1-11-26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扁鹊治病》《华佗的故事》 课型:以文带文课__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抓住扁鹊和蔡桓公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抓住华佗的言行,感受华佗是如何成为千古名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扁鹊和蔡桓公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 讲授法 读书自悟法 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子白板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人物的言行可以展现他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在《扁鹊治病》一课中继续抓住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扁鹊治病》 交流蔡桓公的言行,谈自己的批注,其他人进行补充。 交流扁鹊的言行,交流批注,进行补充。 齐读最后一段,与蔡桓公对话。 小结:通过人物的言行,我们再次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学习《华佗的故事》 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交流华佗的言行,谈感受,其他人补充。 小结:他的言行,让我们看到到了名医的成才之路。 拓展资料: 华佗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名的神医华佗,少年时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学过医。他聪明、勤奋,很得师傅赏识。有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学抓药吧!” 华佗高高兴兴地来到药铺,谁知师兄们欺负他年幼老实,一杆戥秤你用过了我用,就是不让华佗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几位师兄必定会受到责怪;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 华佗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当师兄们把药称完包好,他总要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用手掂量一下药包,心里默默记着,等闲下时再偷偷将掂量过的药包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上的功夫越来越熟练了。有一回,师傅让华佗抓药,见他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顿时怒形于色,严厉地说:“你知道吗?抓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这样随手就抓,岂不是拿人的性命开玩笑!”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师傅半信半疑地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可不是,跟自己开的分量分毫不差!他又开了个新药方,让华佗再抓几付,结果还是准确无误。师傅十分惊奇,反复询问华佗的好手艺是怎样练出来的。华佗见隐瞒不住,只好如实讲了。师傅听了,激动地说:“能继承我医道的,必定是华佗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